深入社區一線 以志愿之名繪青春畫卷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廣大青年寄語精神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積極響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這一重要理念指引,2024年她多次跟隨學院志愿服務隊深入各個社區、學校附中附小等地開展一系列意義非凡的志愿活動,讓文明之花在社區和學校的每一寸土地綻放,以實際行動詮釋基層共建共享的深刻內涵和責任擔當。
破冰開啟心扉 紅風孕育新苗她跟隨志愿團隊走進南昌榮景社區文明實踐站,將江西紅色景點巧妙融入經典游戲“蘿卜蹲”,讓社區的孩子們在歡樂互動中感受革命文化魅力,拉近彼此距離。活動伊始,志愿者們熱情洋溢,用生動的故事與圖片,為孩子們開啟江西紅色景點的“云游”之旅,井岡山的巍峨、瑞金的質樸、八一紀念館的莊嚴,一一呈現在孩子們眼前,點燃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講解結束,“景點蘿卜蹲”正式開場。“井岡山蹲,井岡山蹲,井岡山蹲完瑞金蹲!”隨著一聲清脆呼喊,身著寫有“井岡山”卡片的孩子迅速蹲下,接力聲此起彼伏,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在歡聲笑語的破冰氛圍里,拘謹逐漸消散,陌生感全然不見。原本內向的小同學也主動拉起伙伴的手,一同喊口號、做動作。這場特殊的支教開場活動,以趣味為引,融紅色文化于游戲,為孩子們打開知識新窗,也彰顯了青春傳承紅色基因的擔當與決心。
圖 1蘿卜蹲活動 |
圖 2 頒發獎品 |
敲響安全警鐘 筑牢生命防線安全是顆螺絲釘,一時一刻不能松。她們為社區的孩子們帶去樂一場別開生面的“防火:拒絕燃放煙花爆竹”安全教育課,用青春熱情點燃校園安全小火苗。課堂上,講解火災知識時,志愿者們呢巧用趣味實驗,模擬火災場景:一團棉花蘸上酒精,遇明火瞬間躥起火苗,引得臺下小學生陣陣驚呼,直觀展現易燃物危險,把防火要點牢牢“種”進孩子們心里。她用親切的話語和生動的案例,將安全知識如種子般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為社區的孩子們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線,為校園、交通、假期等安全保駕護航。通過有獎問答等方式向他們傳播安全知識,增強小朋友們自我保護意識,用青春呵護祖國花朵,用行動守護祖國未來。
圖 3 防火安全教育課 |
圖 4 觀看安全視頻 |
傳承紅色經典 激發青春擔當 紅歌傳情,初心不忘。她踐行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理念,用音韻向孩童傳遞紅色精神,帶領社區小朋友學習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及其手勢舞。教學伊始,她和志愿團隊成員化身“音樂故事家”,從歌曲背后的創作故事娓娓道來,講述祖國的崢嶸歲月、山河巨變,孩子們眼中滿是好奇與憧憬,仿若置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隨著悠揚前奏響起,志愿者逐句教唱,清亮嗓音與稚嫩童聲相互交織,從起初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放聲高歌,“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深情旋律回蕩在社區活動中心。這場支教活動像是一場接力,大學生用青春朝氣,將紅色文化傳遞給社區孩子,激勵他們懷揣愛國之志,逐夢前行。
圖 5 教授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
圖 6 教授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
手剪紅色窗影 心植紅色基因 新春臨近,她和志愿者們在榮景社區文明實踐站給孩子們帶去一場別開生面的剪窗花支教活動,用傳統民俗技藝為校園添滿年味兒。教室里,志愿者們秒變“剪紙達人”,手中紅宣紙輕盈翻轉,剪刀開合間,紙屑紛落,不一會兒,精致的福字窗花就呈現在孩子們眼前,引得臺下陣陣驚嘆。教學伊始,他們從基礎折法講起,耐心示范“對折、對角折”,小小的手跟著一步步學,眼神專注又認真。創意環節更是趣味十足,孩子們發揮想象,給窗花添上生肖圖案、卡通形象,普通紅紙瞬間靈動起來。這堂課既讓傳統技藝走進校園,又鍛煉孩子動手能力,重拾年味記憶,借一方紅紙、一把剪刀,剪出童真童趣,也剪出文化傳承,讓古老民俗在幼小群體中煥發生機,溫暖整個冬日校園。
圖 7 教授剪紙 |
圖 8 剪紙作品展示 |
追尋生物真諦 點亮求知星火 志愿者們走進江西農業大學附小,為孩子們呈上一場妙趣橫生的生物知識盛宴,把生活里的奇妙生物現象搬上講臺。課堂開場宛如開啟神秘寶盒,志愿者拿出一顆皺巴巴的蘋果,“同學們,瞧這蘋果,放久了為啥長黑斑、變皺巴?”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起,好奇寫滿稚嫩臉龐。志愿者順勢引出微生物作祟的知識,解釋細菌、霉菌這些“小看不見”如何悄悄“啃食”蘋果,新奇知識讓孩子們驚呼聲此起彼伏。這場支教不僅填補知識空缺,更激發小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向往,助力他們懷揣好奇奔赴未來的求知旅程;志愿者們也在實踐里錘煉教學本領,于雙向奔赴中,綻放青春與成長交融的絢麗之花。
圖 9 繪畫生物現象 |
圖 10 制作生物模型 |
情牽銀發長輩 愛暖桑榆暮年她與團隊在社區中開展了一場溫情滿滿的敬老愛老活動,熱忱地與老人們親切交談,為寧靜的社區角落送去融融暖意與青春活力。志愿者們迅速融入老人中間,,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詢問飲食起居與健康狀況,耐心傾聽往昔故事和經歷,開啟了一段段跨越年齡鴻溝的暖心對話。那些久遠的記憶,在老人的講述中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志愿者們沉浸其中,以真誠態度和溫暖話語,深入了解老人的需求,為老人的心靈送去慰藉與關懷,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年輕人的尊重與關愛。“尊老”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如今日新月異的時代,過去是中流砥柱的人們退居幕后,青年應當承擔起中華傳統美德延續的大任,傾聽老人心聲,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 11 和老人交談 |
圖 12 關愛老人 |
她用汗水澆灌社區溫情,以行動踐行青春擔當,陪伴老人重溫往昔歲月,為遲暮時光注入朝氣;引領孩子探索知識海洋,給稚嫩夢想插入翅膀。穿梭于鄰里之間,帶去的不止是服務,更是新時代青年“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蓬勃力量與赤誠之心。她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塑造以青春之小我奉獻國家之大我的時代精神,力爭在跋山涉水中放飛夢想,在時代征程中激揚青春。在未來,她表示將繼續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投身社會實踐,把理論學習教育轉化為投身社區和學校的志愿服務,在實踐中踐行“厚德博學、抱樸守真”的農大精神,以奉獻闡釋擔當,書寫絢爛的青春詩篇。
供稿人:許陳霜 蘆楠婻
供圖人:曾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