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廣大青年學子深入社會調研實踐,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近日西安明德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情系鎮巴·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隊,在鄒代柳、張爽兩位老師的帶領下赴漢中市鎮巴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深掘文化底蘊,激發文旅融合新活力
為深入挖掘鎮巴“三鄉文化”,實踐隊赴漢中博物館參觀學習,深入了解了漢中地區悠久的歷史發展脈絡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特色,給探索鎮巴文化奠定了基礎。隨后,師生們考察了鎮巴縣博物館、文化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生動的再現了鎮巴獨特的地域文化和革命歷史,彰顯了當地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努力與成就。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隊參觀了鎮巴鄉村發展成就、文明新風尚、文化服務設施等,特別關注了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振興成果、文明實踐案例、當地傳統文化以及手工藝品,直觀展示了鄉村振興的活力。
探尋產業興鄉密鑰,賦能鄉村振興新動力
實踐隊探訪了當地知名茶企——定元春茶業有限公司。在國茶大師康聯龍的引導下,大家參觀了企業生產車間,了解了手工制茶的設備和工藝,親身體驗了從采茶到炒青,直至手工完成漢中仙毫初制的整個流程。同學們親眼見證了傳統制茶技藝的魅力,通過與康老師的深入交談,了解到定元春茶業在堅守傳統制茶技藝的同時,將智能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引入茶葉生產領域,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企業通過積極參與國內外茶葉博覽會、精心策劃茶文化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知名度。定元春茶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茶產業鏈的延伸,還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當地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深挖非遺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聽取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洪濤老師講解鎮巴民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感受了地方文化與現代社會的交融共生。實踐隊先后前往鎮巴苗家匯苗繡文創中心苗繡工坊、青水苗族陳列館參觀、蠟染坊等非遺傳承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苗族陳列館通過青水干部的介紹以及大量實物、圖片、文字資料和視頻多媒體展演,實踐隊了解了鎮巴苗民的起源和發展,青水鎮苗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期間,同青水當地干部的交談了解到,青水鎮正積極構建“非遺+”文脈體系,重塑文化“新內核”,將蠟染與扎染等非遺技藝傳承發揚,帶動50余名群眾就業,賦能鄉村振興。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實踐隊走進黎壩紅色交通站舊址和鎮巴川陜革命根據地等教育基地。鎮巴革命烈士紀念塔前,實踐隊靜默肅立,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敬意。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和視頻資料的學習,隊員們了解到黎壩紅色交通站舊址是鎮巴作為“紅軍之鄉”所承載的深厚革命歷史,在黎家院子,學生黨員們自發地重溫了入黨誓詞,以莊嚴的儀式表達了對黨的忠誠和對革命精神的傳承。
勇擔時代責任,傳遞溫暖關懷
實踐隊深入鹿子壩社區及周邊地區,以“走進基層,了解實際,傳遞溫暖”為主題,對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及特殊人群進行了細致的入戶走訪與慰問,給他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和學習用品。走訪中,實踐隊一行與社區干部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一民生問題進行了宣傳,通過詳盡解讀繳費方式、養老金發放流程及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等要點,幫助居民們算好“經濟賬”、謀好“長遠賬”、樹立“明白賬”,增強他們對養老保險政策的認知與信賴,為晚年生活奠定了經濟基礎。實踐隊也深切關懷留守兒童的成長,與孩子們及其監護人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其生活、學習及精神方面的需求,給孩子們進行了“房樹人”的繪畫心理療愈,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畫作映射出孩子們多彩的內心世界。
展望未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青年一代肩負時代責任和民族希望,明德學子把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具體實踐,投身希望的田野,以奮楫爭先競“先鋒”的姿態,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