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挖掘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024年7月23日,青島科技大學“紅心‘橡’塑,傳韻中華”實踐團在平度展開了“深度調查非遺文化,彰顯社區傳承魅力”的非遺文化社區調查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問卷調查、街頭采訪等方式,全面了解社區居民對非遺文化的認知與態度,深入挖掘和了解非遺文化在社區的傳承與發展情況,為保護和弘揚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力量。
活動初期,實踐團的成員們去到了平度市文化館、平度市圖書館及揚州路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開展調研,向附近的市民發放了近百份精心準備的問卷,問卷內容涵蓋了市民對非遺文化的了解方式、認識程度、掌握情況,非遺工藝品的購買情況及市民對非遺傳承的看法和期待等方面。通過數據分析,志愿者們對市民的非遺文化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平度市圖書館門前,他們遇到了一位非常喜歡非遺文化的女孩,她給成員介紹了她與剪紙的故事,并告訴我們她晚上會在圖書館的夜校進行專業的學習。在她看來,剪紙是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種寄托,它囊括了剪、刻、撕、染等多種工藝于一身,象征著人民內心的愿望訴求和生活寫實。我們年輕人應該不斷去探尋剪紙藝術等文化遺產的魅力,讓其在新時代開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在平度市文化館門前,成員采訪到的一小部分成年人對非遺文化的興趣一般,他們不常接觸非遺文化,但精美的非遺工藝品還是會吸引他們。在揚州路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成員采訪了一群正在運動的中老年爺爺,他們都是草編非遺文化的忠實愛好者,他告訴我們,草編是一項傳統的老手藝,在他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他們也對草編傳承的未來抱有極大的信心,他們想對年輕人說:“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草編文化定會發揚光大。”
活動還組織了成員對本地非遺項目進行深入調研。通過挖掘和整理,活動組對一些具有平度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如泥塑、草編、剪紙等進行了深入記錄。成員與非遺傳承人進行對話交流,了解非遺文化的學習情況,以及平度當地采取的推廣非遺文化的措施。非遺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在學校和社會的普及以及定期的非遺文化集市都有利于豐富和記錄中華文化的寶庫,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并喜歡上這些非遺文化。

本次活動的成功開展不僅對提高居民對非遺文化的認知具有積極意義,也彰顯了平度市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決心與努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更多的非遺文化寶藏,為弘揚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夠參與到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來,共同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