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紅史千里尋 圣地訪夢青年心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國的搖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光輝歷史。為迎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的到來,7月20日北方工業大學“延史跡尋紅因”實踐團在指導老師王水渙的帶領下,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進行參觀學習,利用當地紅色資源,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感悟歷史,賡續紅色血脈。
在來延安的途中,實踐團成員們選擇乘坐白天的硬座火車,這樣不僅能夠欣賞沿途的自然風光,而且可以學習鐵路沿線重要關隘古跡、紅色名城的歷史地理。在途中火車每經過一處有歷史故事的地方,歷史專業出身的王老師都會給成員們講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和人文掌故,比如百團大戰時期曾發生激烈戰斗的井陘煤礦、感人至深的少女烈士劉胡蘭的文水家鄉等。列車從北京開到延安,故事也從春秋戰國講到抗日戰爭,使同學們在路上也能收獲滿滿。
7月21日,實踐團來到延安革命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進入紀念館大廳后,映入眼簾的是一組青銅人物群雕,風格宏偉壯闊,大氣磅礴。戰士們在革命斗爭中勇往直前的樣子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眼前,讓實踐團隊師生更加深切的體會到革命先烈們的大無畏精神。
紀念館館藏文物近3.6萬件,展廳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間順序,通過實物陳列、故事油畫、主題雕塑、場景再現、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講述了從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約十三年間,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機關立足延安革命沃土,率領人民軍隊站穩腳跟由弱到強、高舉抗日救亡旗幟引領民族解放、化敵為友合作統戰、得道多助八方支援,直至黨中央轉戰陜北、指揮戰略反攻奠定全國革命勝利基礎的光輝發展歷程。
實踐團成員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對展廳依次進行參觀學習,一邊講解一邊進行師生討論。既有讓人肅然起敬的先烈犧牲事跡,也有不少生動有趣的人物史事細節:比如陜甘游擊隊布告中,總指揮劉志丹的名字為何寫成了“劉子丹”?“西安事變”發生前把張學良下決心兵諫捉蔣的情報傳遞給紅軍的,是哪位神秘地下黨員?延安時期著名的女英雄有哪幾位?蔣介石到過延安嗎?紀念館中豐富的紅色資源在師生全身心沉浸參與之下,變成一部部生動立體的教科書。一件件歷史文物和一張張歷史照片,向師生講述著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和偉大的革命精神。參觀結束后,紀念館外烏云浮動山雨欲來,王老師帶領黨員同學們重溫入黨誓詞,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
晚上王老師和實踐團的成員們開會進行討論總結,通過此次參觀學習,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烈的光榮偉大,更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延安就像是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指引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義無反顧地奔赴瞻望,從革命年代揮灑青春熱血到建設歲月里緬懷追想、汲取精神力量。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既要銘記歷史,又要放眼未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只有這樣才能回答好“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到哪兒去”的問題,將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當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延”史跡尋紅因實踐團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