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院 夕望實踐服務隊 劉奕秀
2024年7月7日 多云
今天我所在的夕望實踐服務隊(二組)來到濟南市百花公園進行社會實踐,本次共有四名組員參加,來了解附近居民缺牙情況,并探究缺牙與心理抑郁之間的關系。
早上七點,我們在趵突泉校區北門集合,共同前往百花公園。在抵達目的地之后,我們便開始問卷調查,與公園的老人進行溝通交流,輔助我們的問卷填寫。進入公園,我走到了一處小廣場,與坐在椅子上休息的老人進行溝通,首先介紹自己的來歷,作為山東大學的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服務,了解他們的牙齒情況,如果老人們不反感,那么就繼續詢問。接下來問下老人是否有缺牙的問題,我們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缺牙的老人,所以不缺牙的老人就簡單了解。對有缺牙問題的老人,會詢問一些問卷上的問題包括老人們的年齡,文化程度,是否有慢性病等一般情況;其次問一下牙齒的信息,包括缺少哪顆牙,缺牙時間,缺牙原因,是否進行修補,修補方式等;最后和老人們聊聊家常,通過關于日常的對話看缺牙是否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是否在心理狀況上是否有影響等。
通過本次問卷發現,65歲以上老人基本都會有掉牙的情況出現,以上下頜磨牙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缺牙的數目也越來越多。缺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齡增長,導致牙齒松動而掉落;部分老人是因為年輕時不注重口腔衛生,導致患上了牙周炎,以致牙齒脫落;也有許多老人的下頜中切牙發生萎縮,僅留下部分余牙,這主要發生在年齡偏大的老人。文化程度較高的老人,收入隨之較多,他們對口腔保健也格外注重,會定期去醫院復查牙齒,在牙齒出現問題后也會及時進行修補,并且會選擇公立口腔醫院或綜合醫院口腔科等較大型的權威機構,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去選擇種植牙。我在采訪一位71歲大學本科畢業的爺爺時,他說自己患有糖尿病,不適合種植牙,因為自己的牙槽骨無法與外植體很好的愈合,會導致效果變差,所以選擇的活動義齒。可見他對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識也有些許了解,并且自己也注重口腔衛生的保持。部分年齡較大的老人,缺牙時間較早,當時制作義齒技術不如現在完善,在進行幾次修補后,部分老人怕麻煩現在就不愿意去再進行修補。

社會實踐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次實踐讓我更加明白,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