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龍魂舞韻”團隊,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臨桂區的六塘鎮,對當地享譽盛名的“八街八龍”舞龍文化進行了為期數日的全面調研。此次調研旨在深入挖掘六塘鎮舞龍文化的獨特價值,為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路徑。
調研期間,團隊成員深入各條街道,與舞龍藝人、文化學者及當地居民進行了廣泛交流。他們發現,六塘鎮的每一種舞龍技藝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如非遺蝦龍以其靈動的身姿展現了河洋文化的韻味,而草龍則寓意著生命的頑強與希望。這些技藝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六塘鎮人民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 調研團隊還關注了舞龍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隨著老一輩傳承人的老去,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逐漸減弱,舞龍技藝的傳承面臨嚴峻考驗。為此,團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加強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推動舞龍文化進入教育體系,以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擴大影響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調研不僅是對舞龍技藝本身的探索,更是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的創新嘗試。團隊成員希望通過此次調研,為其他地區的鄉村非遺保護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團隊表示,將努力推動舞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此次調研不僅豐富了大眾對六塘鎮舞龍文化的認識,更為鄉村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來,團隊將繼續關注和支持六塘鎮的舞龍文化發展,共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貢獻力量。(通訊員 譚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