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近日,西安明德理工學院 “情系鎮巴·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鎮巴縣城、黎壩鎮等地走訪調研,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
鎮巴革命烈士紀念塔位于鎮巴縣城東部安埡梁,1958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修建,1987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第一批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2015年4月更名為川陜革命根據地鎮巴烈士陵園。
實踐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前往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在烈士紀念碑前,實踐隊隊員靜默肅立,向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隊員們參觀了烈士墓區,感受到先烈們的熱血與豪情。在陳列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飽含故事的遺物,生動再現了當年的戰斗場景和烈士們的英勇事跡。
緊接著,實踐隊來到川陜紅色交通線黎壩交通站舊址參觀學習,黎壩交通站位于漢中市鎮巴縣城西南60公里的黎壩鎮柳營村黎家院子。實踐隊在交通站講解員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轉戰陜川”“漢中密約”“紅色交通線”等六個單元。在基礎陳列展柜還有部分武器實物、部分珍貴信件、文件及黨史資料。整個展廳通過場景還原方式直觀、生動地再現了武志平、黎正剛、陳友盛等交通站工作人員工作、生活的場景,生動地再現了紅四方面軍在陜南及鎮巴的革命斗爭歷史。進入舊址后,實踐隊共同觀看了一段紀錄片,紀錄片簡單介紹了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發展,以及武志平、陳友盛等同志做出的杰出貢獻。
實踐隊隊員置身于川陜紅色交通線黎壩交通站舊址,通過講解員的深入講解,仿佛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了解到當時建立交通站的歷史背景、價值和意義,體悟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鮮血、汗水凝結而成的偉大精神,激勵著我們后輩們接續奮斗,創造新的輝煌。
隨后,實踐隊在川陜紅色交通線黎壩紀念館廣場前,舉起右手、齊聲宣誓集體重溫入黨誓詞。
在柳營村不僅有紅色交通站舊址這樣的紅色文明學習基地,還有“雙生泉”又名“龍鳳泉”這樣的民俗文化參觀地,據了解,附近居民多健康長壽、易生雙胞胎,所以這里是周邊群眾祈福、許愿的勝地。柳營村種植有百畝荷塘,實踐隊調研時正值荷花綻放之時,花香撲鼻、蜂蝶盡舞、花人相融,無不讓人心神陶醉,構成了一幅秀美的田園風光圖。
據了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黎壩鎮充分發揮鎮黨委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建設特色景點、挖掘獨特文化、打造精品旅游線路為抓手,全力建設‘詩酒田園養心黎壩’旅居特色小鎮為,依托休閑觀光農業園、紅色交通線舊址、農耕研學展示區等旅游資源,著力建設旅居、研學、康養承接地,讓全鎮經濟社會實現健康快速發展,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此次活動,實踐隊隊員紛紛表示要向革命先烈學習致敬,胸懷遠大理想,做到志存高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薪火代代相傳,要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爭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生力軍,讓青春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