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川村云舟夢:古今共濟,民族風情繪振興畫卷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連接著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為深入挖掘讓川村獨有的畬族傳統禮儀習俗和其所蘊含的獨特精神力量,發現浙西南山區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文化血脈,來自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的八位同學在張帆教授和當地有關部門的帶領下來到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讓川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讓川村,一個有著特別濃郁的畬族文化的小村莊。全村約有1000人,其中約有20%的人口是畬族,是典型的畬族村寨。讓川村四面環山,房屋依山而建,背靠千年古樟,毗鄰紅楓林。讓川村人文歷史悠久,有始建于乾隆年間的葉氏祠堂,有淳樸鄉土人情的四合院、節孝牌坊等歷史古跡,田園般的景色盡顯小山村的淳樸與美好,自開展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行動以來,該村立足田園風情、畬鄉風情定位,持續盤活鄉村閑置資源,延續村落歷史脈絡,打響“戀上讓川”鄉村旅游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鄉村風貌新格局。
在與村書記的深入交談中,了解到該村設立了一所名為“奉愛食堂”的愛心機構,該食堂專為村中的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服務,是山海協作項目中的重要一環。團隊參觀了這家洋溢著愛心的食堂。食堂內部環境整潔明亮,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就餐氛圍。正值就餐時間,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場面溫馨和諧。老人們對我團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并紛紛夸贊食堂的種種好處,深切感受到了讓川村對村民的尊重與關懷。
畬家長桌宴無疑是最為隆重和最能體現畬族人民熱情的待客之禮。文成畬族長桌宴這一傳統宴飲,源起于畬族人民在接親、嫁女等重大節日中的集體慶祝活動。長桌宴席上,一盤盤的佳肴沿著長桌依次排開,四人共圍一圓筐,這不僅是一場味蕾的盛宴,更是對遠道而來賓客的深厚祝福。長桌上的布置精美,帶有畬族圖案的傳統桌布、手工編織的籃子。主人舉杯邀賓,共享佳肴,營造出溫馨而莊重的氛圍,每一道菜肴都是用當地新鮮食材精心烹制,南瓜,玉米,青豆,酸菜魚紅燒肉等鄉村綠色食材,講究4冷8熱的菜品搭配。置身于傳統畬族氛圍中,品嘗地道美食,體驗畬族禮儀,聆聽畬族民歌。從歷史淵源到社會文化意義,對畬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深刻感受到了畬族文化的溫暖與底蘊。
在與地方負責人的深入交流與學習過程中,深刻洞察到一個重要問題:文化產品在推廣過程中不宜盲目追求全省乃至全國范圍的拓展。經過實地調研和試點推廣,發現其他地區可能無法完全融入當地特有的文化底蘊和少數民族氛圍,這是導致推廣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此次交流研討,讓團隊受益良多,對文化產品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推廣策略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一經驗教訓將指導在未來的文化產品推廣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尊重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實現文化產品的精準推廣和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如今全村已建有“悅慢小院”“香樟小院”“紅楓小院”“翠竹小院”“畬家小院”“竹籬樟影”等21家民宿,有幸采訪到了悅慢民宿的一位負責人,從她口中得知悅慢民宿是一家以畬族文化體驗為核心理念運營的鄉村特色民宿,集度假休憩、療養休閑、家庭出游、特色餐飲、畬族風情體驗于一體,為游客提供精致獨特的住宿以及畬族非遺文化體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且陸陸續續還有很多企業想要入駐讓川村。
聚焦長桌宴菜品的改善,融合傳統與現代,尊重與創新。團隊成員廣泛收集當地村民和廚師的意見,基于村里有村民銷售當地藥材的優勢,以及村子遠離城市、適宜療養的特點,再加之當地素有煲制藥膳的傳統美食,有意向將長桌宴與藥膳相結合,將藥膳搬上長桌宴,以此打造一個更加適合療養且有民族特色的康養圣地。
在本次讓川村的探訪之旅中,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被其古樸的村落風貌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所折服,村中的每一磚每一瓦仿佛都在講述著讓川村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除了深入挖掘古村的畬族傳統風俗,領略文成縣的自然美景與民俗風情,實踐團還與當地村民進行了深入交流,深切感受到鄉村少數民族文化對村民精神生活的滋養作用。此次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豐富了閱歷,更堅定了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信念。將此次經歷轉化為動力,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建設美麗鄉村添磚加瓦。(鄭一卓)
作者:浙財大云舟濟實踐服務團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師攜春風入村企,學伴大暑踐農桑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積極響應時代號召,服務社會,助力鄉村,7月20日,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向陽鵝生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