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智慧富農,鄉村振興”的初心,走進基層、深入基層,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赴舒城縣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4年7月15至17日在學院韋朝領、劉升銳、朱俊彥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徽省舒城市舒茶鎮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實踐團走進田間地頭,為舒茶鎮茶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并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助力鄉村振興。
“守正”奠基茶業發展,“創新”助力茶業發展實踐團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前往舒城縣舒茶九一六茶場,了解茶場基本情況。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視察舒茶人民公社,指點青崗嶺,發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指示。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舒茶人民在青崗嶺高標準開辟了梯式的舒茶九一六茶園,并逐步發展、壯大,建成了舒茶九一六茶場。九一六茶場現有茶園面積650畝、茶樹良種苗圃園100 畝、茶樹種質資源圃20畝、名優茶清潔化機械加工廠一座以及新建六安市茶樹新品種對比試驗園5畝。九一六茶場作為傳統企業,一直謹遵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大力發展茶產業,現年生產銷售各類名優茶50噸,年出圃良種茶苗1000萬株,選育的“舒茶早”、“山坡綠”被審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研制開發的茶花茶、瓜片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這也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了茶產業發展中“守正”的重要性。
圖為實踐團在九一六茶場中參觀。
茶產業發展不僅需要堅持傳統,更需要持續的創新,近年來,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現代化生產線在業內展露頭腳。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前往舒茶鎮的石塘村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參觀學習。在這里,通過負責人吳啟明的講解,團隊成員了解了其公司的創新之處。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廣無性系良種繁育,打造新興品牌“綠觀音”,除此之外,負責人吳啟明還介紹到,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走品種化、企業化、規模化、素質化、有機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發展道路,建成生態化、標準化、宜機化茶園1350畝,有生產車間2500多平米,智能化清潔化加工生產線三條,配備茶葉色選設備一套,綠觀英茶葉加工線套、包裝機組,紅茶加工設備8臺套,建設數字茶園管理平臺,包括智慧茶園種植管理系統,茶園物聯網視頻監控,氣象土壤病蟲害檢測系統,茶葉區塊鏈追溯管理系統,在茶園管理中發揮大用處。因此,團隊成員認識到茶產業發展中,“守正”固然重要,“創新”也不可缺少。
圖為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為實踐團成員講解。
心貼心聊聽見實聲,身挨身坐拉近距離在舒城縣舒茶鎮,團隊成員在當地政府的幫助與支持下,進行走訪調研,通過問卷調查、面對面交談的方式與周邊茶葉店老板進行交流,了解當地茶葉的生產過程和銷售情況,通過周邊茶葉店老板的分享,團隊成員認識到了統一舒城“小蘭花”標準的重要性和價值,也豐富了團隊成員在理論學習中無法接觸的知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居民交流。
座談共話制茶特色,交流合商未來發展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團隊與當地相關企業與合作社開展了多次座談會。首先實踐團成員與安徽古尖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吳啟明先生進行了座談。吳啟明先生與實踐團成員分享了目前舒茶鎮茶產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舒茶鎮茶葉出口受到限制,銷售渠道多以線下為主,線上電商銷售利潤不高,政府還需大力宣傳本土小蘭花品牌,擴大知名度。”同時介紹了其半自動加工生產線上包括茶葉理條機、色選機、殺青機、真空冷凍干燥機在內的多個茶葉加工機械。團隊成員深刻地認識到想要茶產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需要所有茶葉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座談交流。
接著在舒茶鎮石塘村,實踐團成員與舒城縣茶葉協會會長李賢葆和茶谷中心主任李明華進行了座談交流。舒城縣茶葉協會會長李賢葆介紹:“現在舒茶鎮茶園面積達十三萬六千畝,無性繁殖系達5-6萬種,茶葉單價由原來的8-9元一斤增長至現在的幾百元一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茶農的收入。”同時,作為安徽省“把子茶”的非遺傳承人,李賢葆會長在重新制訂舒城“小蘭花”標準,統一“小蘭花”品牌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除此之外,茶谷中心主任李明華就當地發展茶旅融合向實踐團成員提出了他的想法和計劃,描繪了舒城縣未來的規劃藍圖,為舒城縣的旅游添景、為農業增效、為農民增收。實踐團成員也認識到舒茶鎮茶產業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舒城縣政府領導合影留念
至此,此次安徽農業大學赴舒城縣舒茶鎮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全部實地實踐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通訊員 韓紫玉 李瓊 沈舒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