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非遺月餅,匠心儲存鄉愁記憶味道
——華南師大沁夏風“茂”實踐團探尋非遺故事暨月餅制作體驗活動
2024年7月23日,由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沁夏風“茂”實踐團舉辦的
信宜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合水怡吉豆沙月餅非遺研學體驗活動,在茂名市信宜市合水鎮怡吉月餅加工廠順利開展。合水怡吉豆沙月餅制作工藝第五代傳承人,
楊大榮及楊大豪兩兄弟帶領沁夏隊員們以及合水中學學生開啟了一場故事探尋與月餅制作的非遺之旅。
(圖1 研學體驗大合照)
活動伊始,服務隊隊員與當地學生對楊師傅進行了探尋非遺月餅傳承故事的訪談。楊師傅回憶道,早期的豆沙制作全靠純手工,凌晨四五點鐘便需起床煮豆熬豆,長時間守在灶爐前炒制豆沙,過程艱辛且繁瑣。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技術的進步,傳統月餅也用上了新式工藝,開始使用電炒鍋等機械設備,在不影響月餅口感與風味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怡吉非遺月餅的制作工藝
歷經五代人的傳承與完善,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碰撞融合,使一塊小小的月餅成為既凝聚百年匠人心血,又融入注入新時代創新智慧的縮影與具象化。
(圖2 服務隊與當地學生對楊家兄弟進行訪談)
楊師傅介紹到,楊師傅的豆沙月餅制作技藝源自家族傳承,歷經五代人的改良和創新,已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月餅品牌,并成功入選信宜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離不開當地政府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的政策鼓勵。當地政府與駐鎮幫扶工作隊不僅在非遺申請上給予了楊師傅支持,還通過制作宣傳片等方式積極推廣豆沙月餅品牌。同時,楊師傅表達了與沁夏風“茂”實踐團攜手合作,
將青春智慧與力量注入到非遺文化傳承中的希望。他期望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共同參與到非遺月餅手藝與文化的傳承中,共同儲存這份鄉愁味道。
(圖3-4 楊師傅進行豆沙熬制)
聽完楊師傅的介紹,隊員與學生們跟隨楊師傅的步伐,穿上了圍裙、戴上口罩,專注學習月餅的每一步制作技巧,全身心的投入與感受這份技巧之下的非遺古韻。
經過一場面粉與豆餡、青年與非遺的碰撞交融之旅,月餅的香氣撲鼻而來。合水怡吉月餅外層餅皮金黃誘人,輕輕咬下,酥軟而不失韌性,仿佛初秋的微風拂過心田,溫柔而細膩,
是合水人民一份獨特而深刻的家鄉記憶。
(圖5-7 隊員與學生們進行月餅制作)
參與此次研學的合水中學學生小李表示,從有記憶起,家里的中秋月餅就印有“怡吉月餅”的字號,是從小嘗到大的味道。這次研學體驗,讓她更加了解了“怡吉月餅”這四個字背后的傳承故事與匠人精神,
她希望能把這段故事和更多的同伴分享,讓更多人體驗這項技藝、了解這份情懷與故事。
(圖8-9 合水中學學生體驗非遺月餅制作)
通過故事探尋與親身體驗,隊員們和當地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非遺月餅傳統技藝的珍貴和傳承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體驗到非遺月餅傳承下一份鄉愁味道的堅守。楊師傅表示,未來,怡吉餅廠
既要在文化上要挖掘它的百年奮斗歷程,更要在產業上扶持它的發展規模,堅持自己作為非遺傳承者的責任和使命,做強做大這個百年品牌,
為家鄉人守住這份鄉愁。同時,也
希望更多青年人能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當中,為非遺發展、鄉愁尋根注入青春動能與青年智慧。
(圖10-11 制作月餅合照)
撰稿|謝華泉 葉晴雯
圖片|楊瑋敏 刁語霏
初審|葉紫琪
復審|葉紫琪
終審|廖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