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論述同青年工作緊密結合起來,7月中下旬由河海大學環境學院與商學院聯合組隊的三下鄉就業實踐團隊——黃委“護水資源,創幸福河”實踐團前往河南省鄭州市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下屬機關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開展實習工作。
為了切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環境學子要深入到水利環境建設的第一線去。在為期兩周的實習中,團隊成員分組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陜西省西安周邊地區、河南省洛陽孟津小浪底水庫、山東東明高村斷面與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灌區西濟支渠等地開展工作。
一、統籌規劃黃河建設,科研助力生態發展
團隊全體成員首先來到黃科院開展實習工作,同水生態環境所胡所長與韓冰主任開展座談交流,深入了解學習黃河水生態保護的科研內容與部門工作。團隊在黃科院的工作主要圍繞科研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專業知識的閱讀學習,為科研工作貢獻力量;前往模擬黃河觀摩科研實驗室,協助安裝儀器設備、參觀數字孿生黃河工場的智慧建設。同時團隊成員前往黃河博物館參觀學習,指導教師積極推動河海大學與黃河博物館大學生暑期實踐基地合作掛牌工作。
二、黃河汛期逆流而上,三河采樣助力科研
團隊在黃科院實習的階段正值黃河汛期,水位增高,部分城市地區出現暴雨。黃科院緊急安排部分成員前往陜西省、河南省和山東省黃河流域開展戶外采樣工作,并在伊洛河口和沁河口等地利用無人機監測記錄河流表面水位狀況。陰雨連綿、水流湍急是采樣工作的生動寫照。
三、巴彥淖爾村莊測繪,千水萬渠惠及沙漠
團隊部分成員組成內蒙古實踐團跟隨黃科院專業團隊前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進行河套灌區的水網測繪與考察工作。團隊成員負責公安渠、西召渠等數十條支渠、農渠、毛渠的重新測繪與記錄,學習并熟練使用GIS系統將數據整理成冊。巨大的工作量和惡劣的自然條件為團隊成員帶來許多困難,但是在田間地頭的實地科研考察為成員帶來了巨大收獲,提高了作為一名環境科研人應具備的能力。
黃河激蕩,時代呼喚。黃委“護水資源,創幸福河”實踐團在半個月的實習工作中,深化理論與實踐結合,肩負環保使命,勇于拼搏,不斷進步,在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事業中展現青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