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鄭州大學“鄭閆甄選”心心向農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駐馬店市閆洼村,對鄭州大學第一駐村書記盧紀富進行了詳盡的采訪,旨在探究該村在特色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實踐團隊了解到,閆洼村,這個昔日貧困的小村莊,在近幾年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鄭州大學的幫扶下,閆洼村進行了農業升級,先后引進了鮮食玉米、水果蘿卜和綠寶甜瓜等特色產業項目。隨著村集體經濟的逐年增加,村莊面貌也煥然一新。而這一切變化的背后,盧書記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圖為盧書記接受采訪 通訊員 彭劉一 攝)
“這些新型品種具有產量高、口感好、市場價格優等優勢,能夠為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面對實踐團隊成員的提問,盧書記首先闡述了為何選擇引進水果玉米等農產品。同時,他還強調了選擇農產品時要結合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只有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的作物才能進一步擴大種植。據了解,閆洼村多為洼地,因此種植玉米和蘿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在引進這些作物之前,附近的村莊都未開始種植,因此在市場上也不存在過大的競爭壓力。
在選擇好合適的產品后,如何提高市場銷量、保障可觀的收益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此盧書記分享了他的寶貴經驗:首先,鄭州大學的幫扶起到了關鍵作用。除了派遣專業人員進行實地考察、為當地農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以外,鄭州大學每年還會在農戶這里收購大量的玉米、蘿卜等農產品,有效促進了銷量的提升。其次,品牌建設也是關鍵一環。在盧書記的帶領下,閆洼村成功打造出“鄭閆甄選”的商標,將這些優質的農產品包裝成禮盒并貼上該標簽,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知名度,也為后續在網購平臺開辟道路奠定了基礎。僅僅有這些還不夠,組織和培訓農戶也是提升市場銷量的重要一環。盡管每個農戶家中種植的品種、面積等因素都不盡相同,且培訓過程也會受到個人家事的影響,但由于這關乎農戶自身的利益,所以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都愿意接受培訓。
面對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實現產業升級已是大勢所趨。那么閆洼村又是如何應對這一趨勢的?
“閆洼村近幾年一直緊跟發展潮流,在產業升級以及技術創新方面下了大功夫。為了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便利,村子特意建了一個微信群,將村莊的農戶都拉進群中。這個微信群不僅可以快速傳遞天災險情的訊息,提前做好防護措施減少損失,還便于農戶之間進行交流、互幫互助。”
此外,據悉村子還會聘請科技農業部門的技術特派員進行遠程指導,給農民傳授最新的農業知識。在種植設施方面,閆洼村也是不斷進步。以當地發展30年的煙葉產業為例,種子會被播種在育煙苗大棚內,這里溫度適宜、便于澆灌,且能使嬌嫩的幼苗免受惡劣氣候的摧殘、安全度過“童年”。煙葉長成后就要經過完整成熟的產業鏈進行采摘、加工和被收購。而在這其中的燒煙環節,閆洼村使用了最新的自動化電子煙炕,減少了人力的勞作和資源的浪費。
(圖為當地農戶采摘煙葉 通訊員 徐晗 攝)
當然,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盧書記坦言,首先就是農民的抗風險能力較弱。面對新型品種,農民們總是抱有很強的懷疑態度。在推廣這些產品時,他們一旦發現失敗的案例就很難再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就是村子里的人才儲備太少——沒有返鄉創業的青年,留下來的大都是中老年人。這也成為了閆洼村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瓶頸。
提及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效益方面,盧書記則又顯得自信滿滿,“污染問題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他表示,在種植作物時閆洼村對農藥和化肥的用量有著嚴格的把控,不會讓環境和經濟之間的天平失衡。而當地收入的提高也帶來了積極的社會影響——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好、人民感到幸福、村莊內的風氣愈加和諧。閆洼也屢次獲得“文明村鎮”的榮譽稱號。
(圖為閆洼村榮獲2023年“文明村鎮”稱號 通訊員 王濤 攝)
接著,實踐團隊提問道: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產品發展如何更好地惠及廣大農民、促進鄉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盧書記告訴團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直接目的就是讓每個村民都能享受到黨和國家的發展成果。“具體來說就是將農民與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進行捆綁,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優勢。”當大家的利益都緊密相連時,凝聚力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村民最終收獲的是成就感、幸福感。
訪談的最后,盧書記還進一步分享了他對于鄉村振興的深刻理解和展望。他認為,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更是文化、生態和社會的全面振興。在這個過程中,特色產業的發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夠帶動農民增收,還能夠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升鄉村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
實踐團隊成員們對盧書記的見解表示了高度的贊同。他們表示,通過此次采訪,深刻感受到了閆洼村在特色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這些成功經驗不僅為閆洼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革,也為其他農村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參考。他們表示,將把閆洼村的成功經驗帶回去,與更多的人分享,共同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