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貴州,來自長安大學“慧播新鄉村,渭夢共繁榮”暑期社會實踐隊的學子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知的憧憬,踏上了探訪“中國天眼”的旅程。此次參觀調研活動不僅是對科技奧秘的探尋,更是對科學精神與堅毅品質的一次深刻體驗。
圖為實踐隊員于景區合照 通訊員 王馳竹 攝
實踐隊于7月21日上午抵達中國天眼景區,初見“中國天眼”,其磅礴的氣勢與獨特的設計讓每一位學子都為之震撼。這座口徑達到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宛如一只巨大的眼睛,靜靜地鑲嵌在群山之間,俯瞰著宇宙深處。它的每一寸鋼架、每一塊玻璃,都透露出精湛的工藝與極致的追求。在烈日下,它顯得更加莊重與神圣,仿佛在訴說著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在參觀過程中,學子們通過講解員的詳細解說,了解到了“中國天眼”的建設歷程。從選址的艱難、設計的創新到施工的精細,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與困難。然而,正是科研團隊們的堅韌不拔與勇于創新的精神,才使得這座科學巨匠得以誕生并發揮出其巨大的科研價值。他們的事跡不僅讓學子們深感敬佩,更激發了他們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決心。
圖為天文體驗館 通訊員 王馳竹 攝
接下來實踐隊還安排了參觀天文體驗館的環節。在這里,學子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被周圍無盡的星辰所吸引。通過模擬觀測和觀看科普影片,他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與廣闊。這些精彩紛呈的科普內容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儲備,更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除了科技魅力之外,“中國天眼”背后的科研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學子。他們了解到,在科研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艱難、敢于攀登的勇士才能登上科學的巔峰。這種精神不僅激勵著他們在學術上追求卓越與突破,更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了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質。
圖為南仁東紀念館 通訊員 王馳竹 攝
隨后實踐隊踏入南仁東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宛如一座科學與精神的殿堂,承載著南仁東先生偉大的一生。踏入紀念館的大門,學生們的目光立刻被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一件件珍貴的實物所吸引。南仁東先生那堅定而深邃的眼神,仿佛穿越時空,注視著這群年輕的學子,傳遞著無盡的智慧與力量。學生們安靜地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聆聽著南仁東先生的生平事跡。從他早年對天文學的熱愛與執著追求,到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投身天文事業的堅定抉擇;從提出建設“中國天眼”的宏偉構想,到克服重重困難、歷經無數次失敗仍堅持不懈的奮斗歷程,每一個故事都深深打動著學生們的心靈。在展示“中國天眼”建設過程的展區,學生們看到了那復雜而精密的設計圖紙,感受到了南仁東先生卓越的科學智慧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們了解到,為了尋找最佳的建設地點,南仁東先生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山深處,風餐露宿,不辭辛勞。在建設過程中,他更是親力親為,嚴格把關每一個環節,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在南仁東先生的辦公室復原場景前,學生們駐足良久。那張簡單的辦公桌、堆積如山的資料和那盞深夜常亮的臺燈,仿佛訴說著他為科學事業日夜操勞的艱辛。學生們不禁感嘆,正是這種無私奉獻、刻苦鉆研的精神,才成就了“中國天眼”這一令世界矚目的偉大工程。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 通訊員 王馳竹 攝
此次實踐調研活動讓長安大學的學子們收獲頗豐。他們不僅領略到了科技的魅力與神奇,更深刻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力量與偉大。他們紛紛表示將以這次實踐活動為契機,更加努力地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鍛煉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于科學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