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漢字傳承之帆,頌千年華夏之蘊
2024年的六月,盛夏初芒,滿懷期望與熱忱,常州工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揚州秦郵實驗小學,對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授課,我們高舉華夏文化的旗幟,揚起漢字傳承之風,將其潤及到年輕一代的生命之中。
小學的生活離我們已經很遙遠,印象里只剩下樓道里的喧鬧,操場上的追逐,教室里充滿稚氣的書聲,再回首一切都變得模糊,如同一道絢麗的云彩,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消散,唯一的痕跡化作雨露滋養著磨礪成長的種子。時過經年,我們換一種身份,換一種姿態再次踏入小學校園,身上的稚氣已經退去,數年積累的知識用來武裝自己,不再做下面的聽眾,站上三尺講臺,看著明媚求知的笑顏,緩緩訴說中華漢字的故事。
炙熱的陽光下,所欲的一切都變得熱情,微風拂過校園里的林蔭道,綠葉蔥蔥,布下一片灰色的畫布,葉子縫隙里射出的光圈錯落在畫布上,讓這里的空間充滿了動態感,光影晃動,霎那間,將回憶與現實勾連。教學樓里傳來嘹亮書聲,沒有時光累積的厚重,而是洋溢生機活力的輕快和愉悅。
“你們是誰啊”“這些是獎品嗎”“是不是回答問題就會有獎勵”“要講的漢字難嗎”,剛走進教室,一張張迫切的臉龐擠進視野,紅領巾下少年人的熱忱頃刻間打消了初來時的疑慮,我們架好拍攝設備,發放教學需要的練習紙,插入課件,迎上全班五十多人的目光,那么,這個夏天的故事,就從“大家好,我們是常州工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今天由我們來為大家講述中華漢字的故事”開始寫起。
“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古詩”“如何掌握這個字的字形呢”“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小練習”,三尺講臺上繪聲繪色地講解,方寸斗室里熱烈真誠地回應,自信地走上黑板展示學會的漢字,知識的吸貫通經過筆尖來外化。從教室后面看,高溫下學子們直挺著的脊梁、端坐的身姿,踴躍舉手回答的昂揚激情,是對華夏文明的敬意,也是對我們工作成果的肯定。成員們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下時間定格,他們稚嫩的臉龐下充斥著喜悅、歡愉、興奮與赤忱,此刻,先前所有的不安與忐忑都隨著午后的和風飄散天邊,化為云煙。
課后,團隊成員向同學們贈送獎品,我們精心準備了文件袋、書簽、鋼筆等學習用品,讓同學們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加以物質上的嘉獎和鼓勵,他們青澀地臉龐下,欣喜滿足的笑顏滋潤著一顆顆封塵已久的童心。課間短暫的停留,孩子們擠到我們身旁,將我們圍住,稚嫩的聲音湊到耳邊,訴說著校園里發生的趣事。回想起來,聽到最多的聲音是問我們大學里的生活,“姐姐,大學里你們都要學什么課呀”“大學里的課是自己選的嗎”“是不是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呀”“我好想快點上大學”,他們渴望快點長大,向往成年人的自足和對這個世界熱情的擁抱,而你們現在的生活,也正是我們所渴望卻無法回去的。
校園的林蔭道深邃而幽長,孩子們牽著我們的手,一起聆聽仲夏的回音。“姐姐,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學那么多漢字呀,學會拼音不就好了嗎。”“對呀對呀,字好難寫,好多筆畫我都記不住。”我笑了笑,耐心向他們解釋“作為新一代的希望,肩負著文明傳承的使命,學習漢字當然不只是為了能夠用于日常交流生活,更是對于中華文化的延續。”孩子們目不轉睛的看著我們,澄澈的雙眼,是世間最清澈的一片湖泊,“如果我們所有人都只會拼音,不會書寫漢字的話,那在表達上,就會引發許多歧義了,因為在漢語中,同樣的拼音同樣的音調,可以組合成多個不同意思的詞語,這樣人與人之間又要如何溝通交流呢。”“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從小就要學習漢字,這不僅是生活技能,更能夠向世界彰顯我們的國家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邊走邊說完這一番話后,孩子們逐漸安靜下來,神色也認真起來,仿佛漢字在心中的分量與從前不同,在他們心中不是簡單的書寫幾個字,一筆一畫都承載著對于千年文明的傳承與發揚。
后來,秦郵實驗小學的老師告訴我們,班上的許多孩子在那天上完課后對漢字的學習更加急切與熱忱,甚至在本該喧鬧的課間也拿出字帖練字,問了一位同學,他只說了一句“漢字很美”。
有了這樣的回饋,我仿佛才明白了我們進行漢字教學的意義,并不少一次簡單草率的社會實踐,而是用真心,向孩子們傳輸學習漢字的意義,讓他們明白,華夏文化源遠流長,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傳承,少了任何一環都可能將文明斷送。如今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日常交流都在手機電腦上進行,“提筆就忘”是現代年輕人的一項弊病,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學會慢下來,閑暇時,拿起筆,練練字,漢字之美不止于心中,其千年底蘊應于筆尖流淌。
夕陽下,日影斜照,拉開紅色的橫幅,在小學門口留下美好的回憶與永恒的紀念,若干年后,孩子們長大了,或許還會想起,“揚漢字傳承之帆,頌千年華夏之蘊”。
作者:徐昕奕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探秘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
- 7月6日安徽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肥”同凡響智行服務隊參觀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館,感受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