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傳承與鄉村文化振興的雙重奏—記實踐團前期調研和工作準備
指導老師:傅燕翔,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通訊員:楊不凡、湯珊珊、陳思潔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探討數字技術在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中的應用,挖掘湘潭非遺紙影文化的獨特價值,推動其傳承與創新,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湘潭市鶴嶺鎮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鄉村非遺保護與傳承—以湖南非遺湘潭紙影為例”活動。在正式啟程前,實踐團于7月7日啟動了前期調研與準備工作。

(圖為湘潭升平軒紙影博物館圖片)
為確保“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與實效,團隊成員們在出發前系統搜集并研讀了關于湘潭紙影的各類文章,為實踐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實踐團了解到,湘潭紙影戲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涵蓋了豐富多樣的元素,包括精美的影戲人物、復雜的道具制作、傳統的湘劇唱腔以及多樣化的劇目劇本等。此外,團隊還深入研究了吳升平先生和吳淵先生所繼承的傳統紙影制作工藝,這種工藝不僅保留了湘潭紙影的原始風貌,還賦予了每一個影偶獨特的藝術魅力。
實踐團做了充足的理論準備,詳盡安排了每日行程。期間不僅有針對新時代新背景下紙影如何突破對傳承人吳淵老師的問題訪談,近距離了解與動手制作紙影的傳統體驗,還有面對不同社會典型群體的公益活動。從理論到實踐,從個人到群體,從書本走向社會,全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紙影的整個傳承傳播過程,要在過程中發現并思考,思考并創造。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
在深入籌備“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實踐團分工明確,策劃、宣傳、后期、運營各司其職,通過微信平臺積極與湖南皮影省級傳承人吳升平老師、紙影戲影偶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吳淵老師取得聯系。向傳承人說明此次活動的目的,詢問傳承人時間安排,積極對接、交流工作。實踐團成員為充分了解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和當今非遺發展新案例,線上收集整理新技術、新想法在非遺保護上的應用,線下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參觀馬克思主義學院虛擬仿真實驗室、窯灣元宇宙展館。實踐團希望能夠通過此次機會,能夠深入了解紙影傳承與發展的核心與現狀,只有親身參與到傳承的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之外更具現實意義的文化痛點,將痛點演化成機會,使文化智慧與現代社會需求相結合,尋找創新發展機遇的寶貴契機。

(圖為湘潭紙影展示)
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湘潭市鶴嶺鎮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交流、熱烈討論,在理論上對湘潭紙影文化和當今文化數字化趨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完成了活動的前期的準備和計劃工作。這不僅為即將開展的實踐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激發了實踐團成員為湘潭紙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