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曾表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非遺文化,探索紅色遺跡,安徽理工大學“尋跡*傳承”寒假調研小分隊對貴池儺戲進行調研。
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產物,是驅邪除疫、禳兇納吉的一種古老的、歷史悠久的神秘儀式,是中國最古老、傳統文化意蘊最深厚,也最具生命力的活態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池鄉儺,便是孕育于池州的具有自己濃郁特色的古樸藝術,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戲曲,被譽為“戲曲活化石”。

貴池儺戲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民間祭祀戲劇,融合了舞蹈、音樂、戲劇和工藝美術等元素。在每年的春節期間,村民們身著色彩斑斕的戲服,戴著精美的面具,通過古樸獨特的表演形式,演繹著驅邪迎祥的傳統儀式。儺舞是其核心部分,動作夸張而富有力量感,充滿原始的生命力。貴池儺戲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戲劇和文化的珍貴資料。

貴池儺戲是中國非遺瑰寶,傳承千年,融合宗教儀式與民間藝術,展現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不僅是漢族民間信仰的體現,更是研究古代戲曲、民俗風情的重要窗口。面具絢麗、舞姿古樸、曲調悠揚,每一幕都訴說著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生。其價值在于保存了人類文化遺產的多樣性,維系了民族記憶與文化認同。意義則在于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推廣貴池儺戲,就是弘揚中華文化,讓世界見證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

“儺文化內涵是非常非常豐富與包容的,要懂得禮義廉恥,要文武雙全。”劉國平老師表示,在儺戲的創新方面還有待探索考量,任重道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儺戲發展至今仍未被淘汰,足以說明儺戲具有它本身更深層的文化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