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新就業形態,呵護勞動者權益
隨著數字時代勞動力市場的變遷,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新興就業形態不斷涌現,帶來機遇的同時,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缺失和保障困難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如何切實保障這部分群體的正當權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武漢大學讓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不落空”實踐隊,在本次寒假期間回應這一熱點問題,奔赴全國十七省三十市開展實踐調研。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截至2月13日,共收集到460份調查問卷,涵蓋交通運輸、物流配送和生活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
數據顯示:受訪對象以18-34歲的華中和華南地區人群為主,受訪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的的人群基本持平。其中,40%的受訪對象收入在4000元以下,僅有8.04%的人群收入過萬。而有超過半數的人群勞動時長大于8小時。在對自身勞動權益的認識上,近半數的人并不了解職業傷害保障,但都認為有必要進行職業傷害保障,其中意外傷害險和醫療補助金制度被絕大多數人重視。此外,盡管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有必要購買失業保險失業保險,但最終購買的人群并不超過半數,許多人在勞動關系的確認、過于復雜的流程申請、非本人意愿就業中斷的證明上受阻。最后,相較于前兩者,職工養老保險的知曉率較高,且參保意愿也較高。
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實踐隊從身份界定、職業傷害、中斷就業和養老四個方面認識到當前新業態勞動者面臨的問題,新業態勞動者仍缺乏對自身權益的認識,尤其是職業傷害保障,我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法制化迫在眉睫。接下來,實踐隊將綜合問卷數據和訪談結果,提出完善新業態就業者權益的切實建議,推動相關權益問題的解決和落實,從而增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成就感,讓勞動者更有尊嚴,社會更有活力。
作者:唐瀾芯 應寧怡 葉子涵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時光扭轉 回訪母校
- 為我們成長的搖籃和記憶的港灣的母校,我們選擇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帶著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情重回這個地方。我們八個人懷揣著對母校的感激及
- 02-24
- 新路線,新氣象
- 寒假返家鄉研究威海的旅游新路線對威海經濟的影響
- 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