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餐飲第一鎮:南安洪梅引領水產預制菜產業出圈
2024年2月17日 泉州南安洪梅鎮水產預制菜產業園招商中心開館及簽約儀式在洪梅鎮梅溪古厝隆重舉行。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新榕人鄉村振興服務隊前往洪梅鎮對水產預制菜產業進行了解調研,見證洪梅水產預制菜進入全產業鏈發展新風口!
預制菜是“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等)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從廣義角度來看,經過加工的調理食品均可以視為預制菜。包括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大類。“預制菜進校園”事件、“年夜飯,你會選擇預制菜嗎?”等話題闖進人們的飯后茶談,人們對預制菜的態度可謂是一半罵聲一半掌聲,但預制菜的悄然普及確是反映了消費市場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據預計,2026年,我國預制菜市場將達到萬億級規模。
實踐隊參觀了位于洪梅鎮梅溪村古大厝翻新改造而成的預制菜產業園招商中心,本次的招商中心開館及簽約儀式是中國(南安)洪梅水產預制菜產業園完成招標投建營一體化的標志,產業園位于洪梅鎮霞峰村許尾山,規劃用地290.72畝,總投資約20億元,主導產業為水產品預制菜、食品制造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建設內容包括預制菜標準生產廠房、冷鏈倉儲物流、創新研發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及其他附屬配套設施等,表明洪梅水產預制菜產業迎來產業集群和全產業鏈發展的新高地。
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實踐隊員對洪梅鎮水產產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了解。洪梅人與水產的故事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起:改革開放初期,洪梅鎮人多地少,經濟落后。大量剩余勞動力選擇外出謀生,初期先行者利用沿海市場優勢,從洪瀨、廣州等地批發干海參然后前往全國各地銷售,時稱“摜海參”。由此拉開了洪梅水產行業的序幕。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經過水產行業前輩的“傳、幫、帶”洪梅人經營的水產在全國遍地開花,在全國從事水產商貿3萬余人,企業一萬多家,從業地區覆蓋百城千縣,坐擁全國中高端酒店,占領70%的水產餐飲份額。他們經營檔口、開辦公司,為當地農貿市場、餐飲企業等供應各種食材原料。進入二十一世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洪梅水產產業鏈逐漸豐富,他們在市場集中建立冷庫、凍庫、開拓冷鏈物流,一些較有實力的洪梅水產人逐漸重視品牌建設,以原產地、原生態出發開辦工廠、創建品牌,進一步打造洪梅水產行業領軍企業和行業領導。目水產餐飲業已成為洪梅的支柱產業,洪梅戶籍人口5.6萬人,其中外出人口2.95萬人,從事水產行業者近1.56萬人設并于2017年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水產餐飲第一鎮”。
與水產預制菜產業園招商中心開館簽約儀式同步進行的,是預制菜美食文化節暨展銷訂貨會,來自本土及國內實力強勁的預制菜企業齊聚一堂,為群眾和游客展開了一場預制菜美食盛宴——大到燕翅鮑參等高端硬菜,小到雞爪、燒烤預制菜等小食,不得不承認預制菜已經悄然普及。
便捷化社會的發展趨勢、消費需求升級、鮮活海鮮長期保存難,是鮮活水產向預制菜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洪梅水產預制菜產業園的建成啟用,必將引領水產預制菜產業進入發展新風口,唱響洪梅鎮鄉村產業振興的新篇章!
作者:新榕人鄉村振興服務隊員 黃曉云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漫游軍事古堡,傳承紅色文化
-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歷史悠久,軍事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貴州軍事文化孕育了獨特的內涵,為后人留下寶貴的遺產。為了進一步
- 02-19
- 走進社區探真知 助老破冰進行時
- 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夕陽政暖實踐隊于2024年1月28日前往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石臼路鳳凰社區開展實踐調研活動。
-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