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活動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查問卷。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差距逐漸拉大,留守兒童問題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為了幫助這些留守兒童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發展機會,許多志愿者們積極參與到幫扶留守兒童學習的行動中。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由于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等問題。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其次就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還有疏于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后果。
針對上述現象,進行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從七月四日開始,活動至五日結束,每天上午、下午各兩小時,活動期間拍攝留守兒童相關視頻,記錄信息,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查問卷并線下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
作者:郭晶晶 來源:聊城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
- 青鳥計劃,崗位見習
- 為增加大學生的家鄉歸屬感,充實當地單位工作力量,增加大學生社會經驗的同時,激發青年學子返鄉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青年人才回
- 09-21
- 乘時代之風,談中國之治
-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從實現了最廣大人民廣泛持續參與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到“一個都不能少”的精準扶貧方略,再到
- 09-21
- 交通安全 伴我出行
- 為增加小朋友們對交通安全知識的了解,培養小朋友們遵守交通規則的生活習慣,7月20日,地理與環境學院服務隊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童
- 09-21
- 愛國心相守 民法典相伴
- 為幫助群眾深入了解并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調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影響程度,7月16日,聊城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
- 09-21
- 弘揚傳統文化 展示泰山魅力
- 為進一步提高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認知度,弘揚泰山文化,講好泰山故事,傳播泰山聲音,展示泰山形象,7月30日,地理與環境學院于泰安
- 09-21
- 愛國之心相守 烈士精神永存
- 為緬懷先烈事跡,學習和發揚革命先烈為國為民的愛國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7月16日,聊城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服務隊于聊城市烈士陵園
-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