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顧黨的百年奮斗發展歷程,于典型英雄形象中發掘紅色奮斗基因,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豫見:探尋黨的百年奮斗密碼”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0日前往蘭考進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本次活動期間,隊員們分別參觀了焦裕祿精神教育基地,四面紅旗紀念館,焦裕祿陵園并對相關的村民和村組織進行了采訪。
首先,團隊到達了焦裕祿精神教育基地,該基地主要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讓游人感悟了解焦書記當年所面臨的困境和他的所作所為。在這里,隊員們不僅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學習了解了焦書記治沙的背景和具體措施,還拿起了工具在地里上了一堂“勞動體驗”課,通過實踐體悟“翻淤壓沙”的治沙策略以及蘭考人民一往無前的意志與精神。
隨后,團隊抵達了四面紅旗紀念館,該紀念館講述了張莊的“除三害”和焦書記先前在蘭考一線奮斗時所樹立的“四面紅旗”。其中“三害”分別指的是肆虐張莊的風沙,鹽堿和洪澇,是一系列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威脅了人民的生存和發展。而“四面紅旗”分別指的是“秦寨的決心”,“趙跺樓的干勁”,“韓村的精神”,“雙樹村的道路”。這些旗幟指向代表蘭考發展的典型歷史事件,都展現了蘭考人民自立自強,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風貌,也時刻警醒我們不要忘卻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則和立黨初心。
此外,團隊為獲取多方面資料又在張莊附近對相關村民和干部進行了訪談。在與爺爺的談話之中,我們清晰的認識到焦裕祿問計于民的事跡,爺爺說,當初焦書記面對風沙問題時無意發現了墳頭不會隨風沙而發生變化的現象,經過思索隨后便得到了翻出深層淤土覆蓋表面沙層以固沙的措施,村民俗稱“貼膏藥”。而在對村內干部的訪談之中,我們也同時了解到了村內干部班子傳承焦裕祿精神的具體行動和措施,以及對蘭考發展的美好規劃。
最后,隊員們到達了焦裕祿陵園,艷陽高照,游人嚷嚷,隊員們對這一位“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人民公仆和可敬前輩進行鄭重地默哀和致敬。
“焦桐為什么枝繁葉茂?因為它深深扎在蘭考的土地上。”心中有人民,才是一個干部踐行宗旨的思想基礎,是克服險阻的不懈動力。正是因為心中裝著人民,焦裕祿才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才在自己的崗位上忘我拼搏。同焦裕祿所處的時代相比,我們雖然在現階段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國際環境也更加復雜,面對的考驗更加嚴峻,人民群眾的各種需求日益增加與多元。作為大學生和黨的接班人,我們要時刻以高要求嚴標準規范自身,為將來解決各種問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做準備,更要培養好不計回報,以人民利益為重的思想素質,為國為黨的發展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