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學子走進博物館,探尋紅色記憶
多彩大學生網淮南9月9日電(通訊員 馬亞新 秦國偉)
2023年8月4日,實踐隊參觀學習平涼市博物館,開展學習探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經典的實踐活動。
平涼市博物館位于隴東地區,素有"中國紅軍故都"之稱。作為平涼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展示了平涼市在中國革命斗爭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貢獻。藏品的質地類別而言,有石器、陶器、青銅器、瓷器、玉器、金銀器、漆木器、玻璃器、壁畫、皮影和字畫等十多個種類,琳瑯滿目,無奇不有;就藏品文化類
型而言,有新石器時代的半坡類型、馬家窯類型、廟底溝類型、石嶺下類型、齊家—常山下層類型和地域特色鮮明的安國式寺洼文化類型陶器,有“靜寧七寶”美譽的齊家文化玉器,更有隴東名俗藝術的奇葩——平涼皮影,類型繁雜,地域特色鮮明;就時代脈絡而言,這古有平涼先民——“涇川人”所使用過的原始生產工具,有靈臺、崇信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和獨樹一幟的北方草原文化器物,有莊浪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有源于崆峒山的明清佛道教造像,更有珍貴的現代革命文物,序列明確,連續不斷代。館內還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恩寺塔(大明寶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銅鐘、明代石牌坊、清代磚雕牌坊等文物景點。通過豐富多樣的展品、圖片、文獻等,我們全面了解了平涼市的紅色歷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跡。
漸漸走近,感覺時間沉淀的痕跡,都鐫刻于一磚一瓦,書寫在石板路上。如果平涼博物館會說話,平涼的往昔,便在風雨中四散開去,在與游人相遇的街頭,娓娓述說著平涼的故事。作為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和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平涼市博物館承擔著文物收藏、教育服務、文化傳承、陳列展覽及科學研究和宣傳的重要功能。館里相繼設有特色展覽《隴寶涇華-平涼歷史文化陳列》《涇河激浪-平涼革命歷史陳列》《漢風藏韻-佛像藝術陳列》《道源崆峒-道文化陳列》,濃墨重彩地展示了平涼的歷史文化、人文風貌和國寶文物的靚麗風采……
參觀平涼市博物館的第一站是紅色長征展廳。從空中俯瞰,展館呈現“工”字形,寓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外觀采用傳統的柱廊式結構,方正端莊、質樸大氣。展館東西兩面立有28根廊柱,象征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南北兩面各6根廊柱,體現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勇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昂揚風貌。展廳內逼真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艱難征程。通過模擬長征途中的崎嶇山路、險峻的河流以及艱苦的生活環境,讓全體成員仿佛置身于當時的景象。展廳內展出的照片、文件以及個人物品,記錄了平涼紅軍在長征中的英勇斗爭和無私奉獻,讓人們深刻感受到紅軍戰士們的堅韌與勇敢。
緊接著,來到了抗日英雄展廳。展廳內通過一張張抗戰時期的照片展示了平涼市人民在抗擊日寇中的英雄事跡。這些照片記錄了平涼市人民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的場景。在這里,實踐隊成員們了解到平涼市的抗日英雄們為保衛家園、為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付出了巨大犧牲,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廣大青年。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還有幸與一位老紅軍進行了交流。他生動地講述了自己參加革命的艱辛經歷,以及平涼市革命斗爭的偉大歷程。他講道,在那個年代,紅軍戰士們沒有畏懼困難和犧牲,為實現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實踐隊全體成員深受老紅軍的言傳身教,深刻領悟到了紅色精神的偉大意義。
近年來,平涼市博物館積極開展各類紅色教育活動,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的機會。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珍視紅色文化的重要價值,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中。
探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是我們每個人應肩負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一代,我們要學習和傳承紅色精神,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奮斗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 馬亞新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 馬亞新
- 湖文學子三下鄉實踐總結
-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思想,弘揚“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激
- 09-08
- 天中學子三下鄉:紅色河頭,綠色發展
- 天津中醫藥大學“鄉約一夏,勇毅前行”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進中河頭村,密切聯系群眾,聚焦農村地區,感悟革命先驅安幸生的堅定信念與艱
-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