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3日,天氣陰,來自湖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舞意繪章小隊去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虎頭落村參觀了智勇關。智勇關是重慶市酉陽自治縣文物保護單位,是當年清軍為阻擊太平天國起義軍所筑,在渝鄂交界處建關隘,取名“智勇關”。因其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歷來為川鄂兩地軍事要塞。其大門呈拱形,分外門和內門。外門上方刻著“智勇關”三個大字,其兩側寫著“大清咸豐九年,孟冬月穀旦立”。經搜查,咸豐九年是1859年,這里的“穀”是“谷”的諧音。谷旦的意思是良辰、晴朗美好的日子,舊時常用為吉日的代稱智勇關外的路據單老師所說是利川齊岳山到智勇關的交界,因此得名“利智路”。

下午13:30,我們又去往了卯洞風景區。剛上船,導游姐姐就唱了土家迎客歌歡迎我們的到來。經導游介紹,百福司鎮面積18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1萬,其中土家族苗族占85%。同時百福司鎮也是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全省生態文化保護區。百福司鎮原名“卯洞”區,因為轄區不僅有卯洞這個洞,歷史上還有卯洞安撫司。后來因為百戶司勢力坐大,迫使卯洞司三遷司城,集鎮被百戶司占領。“戶”與“福”諧音,而且“福”有吉祥之意,便改百戶司為百福司。接著我們先后經過了落印潭、觀音洞、夫妻巖、財神洞等景觀,導游也為我們介紹其背后蘊含的故事傳說。不僅反映了百福司鎮的地域文化特點和土家人不同時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及信仰。當我們最后從卯洞下方經過的時候,不僅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也被土家人的開拓精神所折服。

之后我們又去參觀了將軍墓。據老師介紹,將軍墓的墓碑是從以前留下來的,而墓碑兩旁石墻是現在修建的。將軍墓的旁邊還有一個百戶長官司墓,是來鳳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下午16:00,我們很榮幸去吃了可洞村舉辦的刨湯宴,是政府為了慶祝端午節和感謝為龍舟賽捐贈的村民而舉辦的。很多村民都受邀前來。據了解共有38桌。同時,我們對一位阿姨和爺爺進行了訪談。據訪談,可洞村的村民對村書記給予了一致好評。舉辦刨湯宴同時也是黨組織和村干部努力加強黨群關系的體現,不僅促進了村民之間的團結和協作,也改善了鄉風民風。這是黨組織正確引導的結果,也意味著村民自身意識的覺醒和參與度的提高。

傍晚我們又到了舍米湖村,舍米湖村是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一,是一個原汁原味的土家村落,還是土家族擺手舞的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之后我們與中南民族大學的調研團隊進行了座談,了解了一些舍米湖村的基本情況,比如經濟情況、人口情況和產業情況。可以為我們之后的調研提供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