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三下鄉征程中綻放絢麗之花
為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領青年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在校院的統一部署安排下,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積極組織開展以“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由3位老師及15名同學組成的“探新安·揚中醫”志愿服務實踐團于近日啟程奔赴新安醫學發源地安徽省黃山市部分縣區。
一、詮釋新安醫學,領略精誠要義
曲折蜿蜒的新安江水,厚重深沉的徽州文化,孕育出輝煌燦爛的新安醫學,在中國中醫藥發展的歷史上熠熠生輝。為傳承創新新安醫學,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探新安·揚中醫”志愿服務實踐團來到王氏故宅、鄭氏喉科醫館、壽康診所(方煒煌中醫專家門診)、楊家徽州香堂、定潭國醫博物館、新安醫學展示館以及徽州歷史博物館開展學習調研活動。 群星璀璨,輝耀中華,百家齊鳴,思接千載。新安醫家或輕清靈巧四兩撥千斤,或穩準狠猛重劑除病根。實踐團成員為新安醫家嚴謹的治學態度,高超的診療技藝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所深深折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十六字家訓,是“張一貼”歷代傳人所遵守的行為規范,更彰顯了“懸壺濟世,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新安國醫博物館館長李梃為中醫青年學子題“弘揚中醫”,實踐團成員深受鼓舞。“道德丈章長存天地,仁心醫術盡報蒼生”,這副懸掛在王任之故宅的對聯,生動地展現了當代新安醫學代表性人物王任之精湛的醫術、多彩的革命生涯和高尚的醫德風范。“恒持方家恒守正,半積陰德半養生”,新安壽康方氏醫家不斷發揚“醫術求精,德厚扶生”的家風家訓,以“解患者之病痛,助世人之壽康”為己任,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和中醫藥健康科普知識宣傳,用實際行動踐行“大醫精誠”古訓。“一腔渾是活人心”,鄭氏喉科處方起首篆印是鄭氏家風“仁心仁術”的具體展現。源遠流長的新安醫學,可以從這些新安醫家中,尋見其風華往昔。
“天下明醫出新安”,這句話表達了清代道光年間的大家高學文對新安醫家的高度贊揚,通過此次學習調研活動,實踐團成員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新安醫家高明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已經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成員的心中。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中醫中藥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作為擔負著時代與人民寄予使命的中醫青年學子,要增強文化自信,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推動新安醫學傳承創新。
二、深入一線調研,共筑健康長城
中醫藥是我國重要的衛生、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資源,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了解基層一線醫院醫療機構覆蓋情況、中醫藥服務保障體系、群眾對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探新安·揚中醫”志愿服務實踐團分別前往歙縣中醫院、黃山市中醫院和黃山華澤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實地調研和參觀。
圍繞“祖國醫學傳承創新”、“醫德醫風建設”、“新安醫學傳承發展”這三個主題,實踐團師生深入病房對歙縣中醫院患者以及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爺爺,新安醫學中的代表性醫家新安王氏內科,您對這門醫學流派有所了解嗎?”“了解啊,在我小時候,我父親曾經帶著我去王任之診所看過病,他的醫術很高明啊!”淳樸的歙縣人民向實踐團成員訴說著他們記憶中的新安故事,大家深受感觸。
在歙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尹剛的主持下,“中醫藥名師大講堂”活動順利開展,實踐團朋湯義老師圍繞“中藥的望聞問切”,歙縣中醫院王景峰主任圍繞“新安醫學發展史略”進行了中醫藥知識文化的交流。在三地中醫醫院,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康復治療大廳、中醫藥文化街等,觀摩了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中醫理療,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治療感受和效果。在與沛隆堂程氏醫學第八代傳人程劍峰交流時,程劍峰表示,作為中醫藥人一要學好經典,并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二要拜明師,明師是指路的明燈,可以讓大家少走彎路。三要重臨床,多實踐,多向同道學習,博取眾家之長。實踐團成員戚浩然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有奮斗、有創造、有貢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我們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踐行中醫藥人的擔當,做中醫藥的傳承者與發揚者。”
三、團團促就業,專家解惑詳
大學生就業工作歷來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本次“探新安、揚中醫”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一臨床醫學院團委與歙縣團縣委共同舉辦了促進大學生就業專項行動。歙縣政府副縣長尹剛率縣衛健委、縣人社局、團縣委、縣中醫醫院等有關負責同志與實踐團成員18名師生進行就業座談。
座談會上,尹剛副縣長向實踐團師生介紹新安醫學概況以及歙縣地域特色;縣衛健委副主任章淑梅介紹了歙縣衛生系統崗位需求及人才引進政策;縣人社局黨組成員朱新建就當地就業、創業政策進行宣講。歙縣中醫院院長介紹崗位需求及人才引進政策;座談會上,團隊成員積極同有關部門負責人溝通交流,分享本次行程活動的收獲和看法,尹剛副縣長及縣有關部門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通過此次座談會,實踐團成員對歙縣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就業見習政策、創業扶持政策以及新業態靈活就業政策有了充分的了解。
“中華醫藥,源遠流長;新安醫學,華彩篇章;岐黃之道,一源多流;風流徽州,橘井泉香。通過這幾天滿滿的行程,我被這個城市淳樸的人民和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深深吸引,如果可以的話,很希望畢業以后能夠來到這里尋找就業機會和發展機遇,為新安醫學、祖國醫學傳承創新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實踐團成員胡慶齡感嘆道。
四、中醫藥文化進基層,中醫藥種子新萌發
為深入貫徹“健康中國”戰略,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讓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醫藥、學習中醫藥、感受中醫藥,踐行中醫藥文化的健康民生之路,“探新安·揚中醫”志愿服務實踐團走進練江社區和休寧縣溪口中心小學開展義診活動以及一系列寓教于樂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讓社區居民和師生近距離接觸傳統中醫藥文化。
在歙縣練江社區,伴著淅瀝的小雨,實踐團成員向當地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科普夏季養生知識。朋湯義老師以“醫藥同源,天人合一”為主題向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講授藥食同源食物,并針對夏季氣候特點,提出了一些食物的宜忌。在休寧縣溪口中心小學,朋湯義教授給同學們帶來了主題為“中藥在我們身邊”的講座。“盡管汗水浸透了衣衫,但看到渴求新知的同學們期盼的眼神,深感到中醫藥人的文化傳播責無旁貸”朋湯義老師表示。講座結束后,一場別開生面的中醫藥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也正是拉開,五靈脂、海金沙、枸杞子、蜈蚣、板藍根、橘皮等常見的中藥飲片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實踐團成員引導同學們望、聞、觸摸這些中藥,認識中藥形態,熟悉中藥氣味,學習中藥功效,切身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實踐團成員還為同學們帶來了傳統功法八段錦、戲劇和武術,傳播豐富多樣的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團成員童嘉慶表示:“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一顆熱愛中醫藥文化的種子,便不負此行!”
五、追尋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
回望我們黨走過的百年征程,是無數革命先烈錚錚鐵骨戰強敵、血肉之軀筑長城、前仆后繼赴國難,撐起了中華民族的錚錚脊梁,鋪就了復興之路的塊塊基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巖寺鎮紅四軍軍部舊址,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實踐團成員集體瞻仰了革命烈士雕像,參觀了關于新四軍的各種珍貴的圖片、文字、書籍、以及影視資料,回顧革命先輩的光榮歲月,感受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感知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實踐團成員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收獲。隊員金佶達表示:“今天的青年,沐浴著新時代陽光雨露,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與前輩們相比,我們成長在物質更加豐裕的年代,過去那種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斗志要永遠銘記在心。”
在返程的研討交流會上,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中醫青年學子,要扛起時代重擔,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做精誠石心的實干者,唱響新征程上“躍進、雄飛”的新青春壯歌!
作者:王怡凡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有夢不覺天涯遠,支教星光照我行
- 湖北醫藥學院橙(承)紅暑期社會志愿服務隊走進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小學開展為期兩周的“七彩假期”義務支教活動。
- 09-04
- 承紅醫精神,燃支教星光
- 湖北醫藥學院橙(承)紅暑期社會志愿服務隊走進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小學開展為期兩周的“七彩假期”義務支教活動。
-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