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媒體報道的漁民海上作業意外傷害情況愈來愈多,舟山市由于島嶼眾多,地勢多變,海域遼闊,氣象風險較高,給當地作業的漁民帶來許多潛在的危險。目前,省市對漁民出海安全情況關注度愈來愈高,讓漁民朋友們掌握一定的應急救護知識勢在必行。今年7月浙江海洋大學紅十字會主動與市紅十字會取得聯系,組成浙江海洋大學“一船一員一箱,守護漁民平安”實踐團,重啟漁民培訓。為漁民們帶去了紅十字的溫暖,用行動詮釋紅十字“救”在海島,“救”在身邊。
圖為團隊成員、指導老師與參訓人員大合影
浙江海洋大學紅十字會“一船一員一箱,守護漁民平安”實踐團成員來到嵊泗縣菜園鎮黃泥坎村,由于對當地漁民情況不是特別了解,所以我們先對當地的漁民展開了簡單的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初步了解到他們的急救知識掌握度正如我們所預想的并不是很高,結合問卷調查結果,我們修改了急救培訓授課重點。


圖為參訓漁民參與填寫調查問卷
考慮到出海漁民的特殊性,浙江海洋大學紅十字會秘書長陳曉燕老師在正式的急救知識講解前,講述了漁民朋友們在出海時建議攜帶物品以及可能出現的傷情及處理辦法,在與漁民朋友的課堂互動中看得出他們真的很需要這些。

圖為浙江海洋大學紅十字會秘書長陳曉燕老師講解生活中常見救助誤區
對于漁民來說,在船上面對的可能更多是肢體創傷,于是陳曉燕老師對心肺復蘇、骨折創傷包扎、止血包扎、氣道異物梗阻等四部分內容做了詳細教學,并講述前不久發生在我校的食堂阿姨用海姆立克法成功救助學生的真實案例,讓漁民朋友們真切的感受到急救知識的重要性。

圖為陳曉燕老師講述心肺復蘇操作要點
考慮到漁民朋友們缺少實際急救操作經驗,指導老師安排了實操環節,紅十字會志愿者們分組帶領漁民朋友們實際操作,對于他們的操作錯誤予以糾正,讓他們親身體會急救包扎。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漁民實操練習心肺復蘇
最后在均考核通過后,我們向所有參訓漁民發放急救箱。聽到他們說的一句句“真好”“太好了”,我們知道我們的努力換來了成果。培訓期間,天氣炎熱,但是團隊成員沒有一句怨言,指導老師艱苦授課,團隊成員積極配合,漁民朋友們認真聽課。有一位漁民通過培訓就意味著一搜漁船多了保障,培訓增長了漁民的急救知識,同時增加了我們心里的成就感。

圖為考核通過后漁民朋友們排隊領取急救箱
通過心肺復蘇的操作培訓,漁民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正確撥打120,進行準確按壓并正確使用AED;通過骨折創傷包扎的教學,使漁民們在作業時受傷能及時運用藥箱中的三角巾等進行處理,避免傷情的進一步惡化。通過此次在嵊泗縣開展的培訓,我們將更多實用的急救技能帶到海島上的漁民身邊。團隊成員也將始終貫徹項目初心,將行動真正落到實處,把急救知識推廣到更多區域,守護漁民平安,為社會貢獻青春力量,心無旁騖,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