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9日,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系“風動竹韻,扇舞畫意”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成建的帶領下,來到安徽省廣德市東亭鄉,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發展現狀,探究非遺產業對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東亭鄉位于廣德市腹地,素有“竹海”之稱,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竹文化。實踐團隊第一天進行了調研,逐一走訪了當地的青創電商直播基地、東亭湖、茶山、馬場和竹海等地,深入了解了東亭鄉的自然人文環境和整體發展狀況。
據了解,東亭鄉盛產竹子,且歷史悠久。這為當地發展了許多與竹相關的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折扇、竹編等非遺項目,成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團隊前往東亭鄉高峰村明德折扇制作工廠,參觀體驗了非遺項目之一的明德折扇。明德折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六代傳承人的智慧與勤勞,技藝日益精湛,將古典技法與現代科學技術融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根據傳承人的介紹,明德折扇不僅銷往國內各地,甚至在國外也設置了銷售商。其精致的產品設計曾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制扇名家企業”、“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文化重點出口企業”和“安徽老字號”等榮譽,為東亭鄉的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傳承人的帶領下,成員也參觀了各個制作車間,了解到一個竹子成為折扇的過程有著拋光、蒸煮、雕刻等步驟,尤其是對扇面的花紋的染色這門老手藝更是令團隊成員受益匪淺。最后團隊成員體驗了扇面的繪制和固定,制作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扇子,通過自己的實際體驗,成員深刻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內涵。這些扇子不僅承載著個人的情感與創意,更是對廣德唐氏竹編的傳承與創新的見證。通過親身參與,團隊成員們深深感悟到傳統文化的珍貴,以及每一位傳承人的辛勤付出和匠心精神。

第二天實踐團隊來到廣德唐詩禮竹木工藝品有限公司,學習調研省級非遺項目之一的唐氏竹編。一進大門,就能看到各個老師傅們正在制作各種各樣的竹編飾品以及用品,有著用竹子編成的保溫壺的外殼以及果盤甚至抽紙盒,在老師傅們精湛的技藝下,似乎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用竹編來實現。在傳承人唐圣麗的介紹下,團隊深入了解了唐氏竹編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狀況。在介紹過程中令成員印象深刻的是用竹編完成的現代手提包,手提包通體都是用竹子編成,沒有用到現代的工業化工藝,在師傅們的心靈手巧下一點點編制出來,這樣的技藝令團隊成員嘆為觀止。隨后在唐圣麗的示范指導下,團隊成員親自動手學習竹編的制作工藝,熟悉了“壓一編一”、“插花”等技藝,體驗了竹編藝術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此次實踐活動讓實踐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非遺傳統技藝的藝術特色,感受到了新時代農村的無限活力,見識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面對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執著鉆研、守正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傳承非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實際行動為當地文化旅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