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日,小龍蝦是當紅不讓的美食。7月17日,河南工業大學螢火探興實踐團隊以“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展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主動聯系了蚌埠雙勝龍蝦集團的負責人,去到他們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的龍蝦養殖基地,大家剛剛到就看見水池邊有白鷺飛過,農戶們正撈上來一籠籠小龍蝦。地籠里的小龍蝦活蹦亂跳的,身上沒有淤泥,蝦肚白亮。
負責人首先給我們介紹了蚌埠螞蝦的來歷(蚌埠將小龍蝦稱為螞蝦),1979年,南山路一條百十米的街巷里,有個叫石順利的人擺了個小攤,第一次將鹵味小龍蝦做成了美食。“螞蝦街”本不叫螞蝦街,叫的人多了,這條100米長的路,就成了蚌埠乃至周邊都鼎鼎大名的螞蝦街。
然后負責人向我們解說了龍蝦的養殖過程,小龍蝦從蝦苗到成熟需要一一個半月左右, 飼料一般為魚飼料或者小魚類,水塘大概在一年半左右需要換水清理,以保障水質干凈,然后負責人向我們解說龍蝦捕撈用品地籠的用法,并為我們展示了具體如何捕撈,且讓我們動手實操了一下。龍蝦在捕撈出來之后還需要按照大小分不同的框,負責人向我們解說如何給龍蝦按照生長程度分框,蝦苗重新放回塘內飼養。分框好的龍蝦需要及時轉移到店內水箱內進行保鮮。讓我們對龍蝦的養殖有了深刻體會。但在相當長時間里,蚌埠小龍蝦風光不再。看著“小龍蝦”產業在別的城市風生水起,讓不少蚌埠人心里憋著一股勁。
“一起把咱們蚌埠的小龍蝦推廣出去,讓‘嘬蝦’成為蚌埠封面。”孫信亮說,“吳孝懷在前些年去世,石順利也退居二線,當年的螞蝦街‘三巨頭’只有我還在一線掌勺,繼續為蚌埠的小龍蝦事業拼搏。”
這些年,“皖C人”對小龍蝦的熱愛沒有絲毫減退,蚌埠餐飲界為了小龍蝦行業崛起的拼搏精神,也沒有半分消減,蚌埠這座城初心如磐,不斷尋找思路、奮力突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怕在最難的時候,我們也堅持‘勇往直前’。”從小穿梭在“龍蝦”間,父親和同行的叔伯們心中一直有個執念——要為重振蚌埠小龍蝦輝煌做力所能及的事,這也深深影響著朱海霆和新生代“龍蝦人”。
“小龍蝦”的“大夢想”是走產業發展大道。形成完整的“蝦”業鏈,就要有養殖、加工、銷售等環節。同時,小龍蝦產業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如飼料、水產養殖設備等。每年的這個時候,水產專家、五河縣科技特派員王本龍,大多時間是在塘口、河邊和魚蝦一起度過。近年來,他大力推廣“稻蝦種養”農業,更健康環保,最終實現稻蝦種養雙豐收。
近年來,固鎮縣結合農村區域發展現狀,堅持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交依龍蝦養殖基地所屬的交依合作社正是按照此發展模式,以發展地方經濟和振興鄉村產業為目標,已幫助100余人致富。以“龍頭”領航,帶動產業振興。固鎮縣以水產特色賦能鄉村振興,引來眾多“龍頭”助力。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喬口鎮的水產養殖從零散、單一、低技術、低效益向連片集約、多元、高科技、高收益轉變,集體經濟穩步發展 農民群眾穩步增收。
通過此次調研活動,深化了小隊成員對小龍蝦產業自然認知,文化認知,也認識到了小龍蝦產業的深遠影響,對于此產業發展大家應先傳承后發展。也讓團隊成員認識到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固鎮縣終堅持黨建引領,圍繞產業富鄉,把小龍蝦養殖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在鄉域內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走出一條富民增收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