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支部共建促進民族團結和鄉村振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黨總支特組建“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與學院“紅石榴”民族文化傳承工作室,于2023年7月11日再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漢葭街道大樹村,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深入當地考察挖掘保護苗族文化、大力推廣普通話、助農惠農,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實踐團得到大樹村第一書記和支部書記的熱烈歡迎 高于川 攝)
走進大樹,了解大樹
師生20余人一行剛一抵達大樹村,便受到了大樹村第一書記趙書記和支部書記甯書記的熱烈歡迎。隨后,趙書記、甯書記和全體師生進行了會議座談,趙書記首先肯定了學生第三黨支部和大樹村黨支部共建的重要意義和工作開展情況,對本次實踐團的到來給予了充分的期待,甯書記對大樹村的基本情況做了詳盡的介紹,為實踐團開展接下來的推普和助農工作提供了詳盡的素材。
(見面會 余美琳 攝)

(講解會議上同學們積極做筆記 余美琳 攝)甯書記介紹到,大樹村平均海拔900多米,共900余口人,是彭水縣僅有的十五個縣級示范村之一,森林覆蓋率占70%,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為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樹村正計劃以農旅融合發展為路徑,全力打造“苗鄉門戶”鄉村振興示范線,甯書記還說道,草莓園、大棚蔬菜、特色火鍋等多種項目正在陸續規劃實施,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能看到一個全新的大樹村。座談最后,兩位書記對實踐團的全體成員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通過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黨員不怕累不怕苦的優良作風,用自己的所學知識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也希望同學們畢業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多多扎根基層,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兩位書記對同學們提出殷切期望)
助農增收,“桃”你歡心
座談結束后,在甯書記和趙書記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大樹村的特色產業——鷹嘴蜜桃種植基地,基地種植面積200畝左右,另帶動其他農戶800余畝,該產業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已成為大樹村鄉村振興發展的一張名片。

(甯書記帶領實踐團參觀鷹嘴蜜桃基地)
隨后,實踐團對鷹嘴蜜桃的引進人和種植大戶楊仕兵進行了采訪。采訪中了解到,鷹嘴蜜桃并非彭水縣本土的果樹,而是楊仕兵在廣東打工時發現商機,隨后引入漢葭街道大樹村開始種植,一開始由于技術不成熟,蜜桃的掛果率和收成慘不忍睹,后來經過反復的學習和改進以及當地政府的扶持和幫助,才達到了現在的種植規模和經濟效益,并順利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增產。目前全國范圍內除了廣東和云南的兩個主要種植區域,鷹嘴蜜桃的第三大種植基地就是大樹村。

(實踐團對鷹嘴蜜桃的引進人和種植大戶楊仕兵進行了采訪)
講起來鷹嘴蜜桃的種植和養護知識,楊仕兵如數家珍,他特別強調,鷹嘴蜜桃全程沒有農藥,除草、采摘皆依靠人力,是無添加無污染的綠色產品,當天采摘當天發貨。這些細致入微的工作使鷹嘴蜜桃的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為市場提供了第一手的新鮮、優質農產品。
在參觀種植基地的過程中,同學們拍攝了大量圖片和影像資料,希望通過抖音、微信等網絡平臺對當地鷹嘴蜜桃等農副產品進行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和推廣,向全國人民發出來自大樹村的熱情邀請,共同助力鄉村振興產業。
推普惠農 “語”你同行
“一字一句普通話,鄉村振興耀中華”,接下來,實踐團成員在團總支書記王祥富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大樹村各戶居民家中,開展“心系民族情,推普助鄉心”實踐任務,進行實地調研和推廣普通話宣傳,以實際行動提升當地普通話整體水平,助力鄉村振興。通過走訪和交談,實踐團進一步了解了大樹村當地普通話推廣情況和鄉村產業發展情況,也收集了當地居民對于普通話推廣和鄉村振興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為促進彭水縣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員團進行走訪宣傳 余美琳 攝)
(成員與當地居民溝通 余美琳 攝)


(實踐團給當地小孩普及漢字五字歌 楊欣怡 攝)
通過支部共建助農惠農,不但使兩個黨支部進一步增進了了解,還深化了黨建引領事業發展,推動產教融合、科教協同,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探索,接下來,雙方將繼續在鄉村振興、推普惠農、苗鄉宣傳等方面進行深度的合作,將支部共建工作做深做實,實現協同創新、優勢互補,共同致力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