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吹來夏日的清風,掃去暑熱,留下怡人的清爽。這樣的天氣帶給人愉悅的心情,仿佛也預示著支教的生活所帶給我們的滿足。
我記得去年第一次來到金銀山時還是夏天的末尾,天天晴空萬里。雖然烈日高懸,但我們卻在陽光下快樂成長。這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更是我們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所獲得的成長。我,也從一開始的普通隊員成長為了隊伍隊長,帶著前輩們的期望,向往著金銀山孩子們的笑臉,和隊伍再一次來到這里。
在開營儀式上,我坐上的是隊長的位置。我已經準備好要給家長和孩子們分享的內容,但腦海里還是當初在臺下看著學長為我們講解支教精神的場景。流年似水,流過生活,流進心里。學長多次鼓勵我保持這一顆支教的初心,要為了所熱愛的公益事業好好走下去。也正是這樣的話語,也正是一次次支教時帶給我的充實,讓我有了更多的底氣。在我發言時,一眼看去發現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他們用天真的笑臉向我回應著我的目光。也不知道他們還記不記得去年的“陽陽老師”總喜歡給他們布置作業。
上午的開營儀式結束后,就要準備好下午的授課了。正像之前活動時聽學長說起過,不管再累再苦,認真做下去總有進步,總有驚喜。在下午時,我們迎來了山大的一位師兄。師兄自畢業后參加工作就在赫章縣進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工作,在得知山大的學弟學妹們要在赫章縣進行活動后,便來到活動中心看望我們,和我們交流學習和生活。不知是怎樣的緣分,我們從齊魯大地、山海之濱來到烏蒙大地,跨越了兩千公里的距離。但因為共同的對山大的深厚情誼,我們又能在赫章相遇。

晚上七點,盛夏的黔西北還是沒降下夜幕,仿佛告訴我們這一天還不夠充實。我們也按照隊伍的傳統,回到閱覽室進行例會總結。支教第一天,隊員們說起有的小朋友總愛打瞌睡,但有的小朋友也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有的小朋友可能因為害羞不愛交流,但也有小朋友會追著老師想問問老師眼中的自己。看著會議記錄上的問題一個個解決,雖然最終夜幕降臨,但心里也只剩下充實和輕松。
夜更深了,活動中心的老師告訴我該回去休息了,不要讓自己太累。但當我收拾好書包回去時,還是看到老師坐在辦公桌前認真工作。我不禁想起當年老師們也在每晚為我們伏案備課,我們也在如此。這或許就是傳承,是支教,是志愿活動的價值所在。我看著夜空里蒙上薄紗的月亮,月光下是我們走向未來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