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7月10日電 (通訊員 邱明霞)
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建設農業強國,生態低碳是方向。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生態低碳農業做出重要部署。這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農業的發展與綠色蔬菜的生產種植逐步成為人民大眾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為進一步研究當前綠色農業的發展情況與生產技術,探求綠色農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成員于2023年7月8日前往山東省臨沂市產業示范園區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綠色農業產品全產業鏈的結構,學習綠色有機肥料在現代化農業中的使用。
深化產業鏈結構理解 加強新模式農業建設
2023年7月10 日,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實踐隊成員在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綠色農業產業示范園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深入學習現代化農業的產業結構鏈與經營模式。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園區進行生產鏈條綠色化的具體措施,這其中,園區對傳統農產品進行精加工和包裝,這使得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
此外,園區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完善農產品綠色流通體系。新型生產結構也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帶動了農村產業鏈的延伸。隊員們深刻體會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關乎農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經濟變革,也是一次行為模式、消費模式的綠色革命。
推動綠色生產方法 調整肥料使用結構
隊員們在對當季蔬菜的生長觀察中了解到,蘭陵示范園區為實現高標準農田全面建設,夯實現代化農田發展基礎,在多方面對傳統農業生產技術進行改良,例如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土壤結構遭到破壞,綠色產品質量下降,為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種植人員在施肥時增施有機肥,同時考慮到土地酸堿度與農作物的營養需求,綜合利用化肥與有機肥,防止土壤板結,降低傳統化肥對土地的污染以及人體健康的危害。
完善現代化農業建設 統籌創新型生產布局
在調研時,隊員們觀察到園區內的農業科技與常見的農業機械相比,實現了多方面的技術創新。經了解,為了提高種植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蘭陵縣農業示范區運用物聯網和機器人等智慧手段,將現代科技與農業緊密結合。在溫室大棚中,種植人員利用智能設備實現遠程監控、溫度調節和光照控制等功能。例如,當溫室內的溫度下降時,供暖設備會自動加熱,保持適宜的生長環境;當光照不足時,園區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啟天窗,讓陽光充分照射作物。此外,灌溉系統也被智能化管理,可以根據作物需水情況自動給予水肥補充。這種創新型的農業生產布局,也促進了蘭陵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成功開辟了一條現代化科技與綠色農業相結合的道路。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團隊成員在考察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現代綠色農業的迅速發展,雖然在某些方面仍需進一步改善,但在總體上已經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果。另外,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示范基地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實現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的協調統一。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推進以產業拉動群眾增收為重點的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臨沂市蘭陵縣示范園區的成功經驗值得更多地方借鑒和學習,推動農業的現代化和產業的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融合發展模式的成功不僅對具體一個縣市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也對整個國家的農業經濟和鄉村振興戰略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