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
調研DAY3:茶山竹海覓陶韻
甘溪鎮“明月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蒲江縣明月村自2009年人均收入三千多的市級貧困村發展到如今人均收入高達九千元的新農村。這一轉變中獨立自主、充滿生命力的
多業態經營模式引發調研團隊思考和深入學習。
甘溪明月,一個閃亮詩意的名字,為我們打開川西林盤掩映下的成都生活美學畫卷,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甘溪明月> 2012年12月,80后制陶人李敏偶然來到明月村,發現了這口300多年的老窯——
明月窯,從明清一直使用到2008年,被稱為
“活著的邛窯”。成都市蒲江縣政府抓住機會,積極提供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為明月村的發展打通開路。
初識明月村
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陶藝文化底蘊深厚,唐宋以來就是民用陶瓷(邛窯)的重要生產區。近年來,一批批慕名而來的設計師、建筑師、陶藝大師......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明月村搭建起一磚一瓦,世代而居的“老村民”和“新村民”一同為建設美麗“明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政府與合作社采用
“新帶老”的培養模式,引導新老村民相互融合,明月村已然變身為文創陶藝的新基地和安居樂業的
理想村,創造了鄉村里的
文創新形態。其獲得了“全國文明村” “全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 “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合影
壹
發展綠色農業,推動生態價值轉化
明月村堅持
1個發展思路:立足3000畝茶葉,8000畝雷竹的產業本底,依據自身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通過構建
1個服務網絡的運營模式來發展綠色農業,包括雷竹合作社和旅游合作社。
雷竹合作社實施
2個替代的辦法: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控,推動農產品高質量輸出;旅游合作社塑造“明月村”品牌,發揮品牌效應。二者通過對新農民的培養,提高農戶人力資本水平,把控農產品品質。
明月村實施縱向一體化辦法,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持續輸出旅游產品。
貫徹方面:首先構建農業行為準則、通過示范戶的帶頭作用來引領村民簽訂承諾書的方式來克服有限理性,保障規6劃的落實。
實踐方面:通過“
農業+旅游”的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拓寬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明月村在整個產業鏈地位的走高,豐富游客游玩體驗。
明月村特色旅游點
貳
激發人才動能,釋放美麗鄉村活力
明月村發展如此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對
人力資本積累的高度重視。通過引進包括水立方設計師、四川電臺主持人等一批高水平人才,帶動明月村的整體發展。其中由趙曉鈞打造的
呆住明月酒店就是明月村非常響亮的一張名片,成為每個游客難忘的風景線。
通過
明月講堂、明月夜校等培養方式,邀請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來講座傳習,提高新、老村民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結合離鄉青年的鄉土情懷,鼓勵他們返鄉創業,扶持家鄉發展。這些高水平人才與明月村”高度綁定“,在村內設立產業、研究基地等資產項目,共同分配利潤,更好地發揮新、老村民建設鄉村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解決
“委托—代理”問題帶來的種種弊病。這種
新帶老、老促新的相互扶持、可持續培養模式,激發了人才動能,成功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明月村理念
這種衍生的”明月村模式“可以面向全國范圍推廣,嘗試發揮自身平臺效應,將各領域優秀人才引進到鄉村去,再從鄉村回饋到科研前沿中。真切地把學問做在田野大地上,回饋社會,將自身發展融入到祖國偉大的鄉村建設中去。
叁
發展綠色農業,推動生態價值轉化
在講解員和當地負責人的介紹下,我們了解到明月村正逐步實現撬動文創杠桿,助推
全域旅游提升,將藝術文創融入大地,真正打開了鄉村旅游的新方式。
明月村首先深挖
陶藝歷史文化資源,引進陶藝制作、藍染手工藝、篆刻、書法、音樂等文創項目,打造陶藝、草木染、篆刻、書畫、木刻等多元文旅體驗,增加鄉村文化旅游元素。調研團隊還了解到:村集體在文創撬動的同時,也兼顧
品牌塑造,不斷推出設計精美、制作精良的熊貓蓋碗、熊貓旅行杯、明月釀、明月染等系列文創旅游產品,開展常態化陶瓷展、詩會、皮影展、書畫展等明月村特色品牌活動。
工藝品 明月村連續舉辦“雷竹春筍藝術月“活動、明月村“中秋詩歌音樂會”等活動,自成一派的文化活動對于擴大明月村的知名度及提升品牌影響力意義非凡。
肆
堅持黨建引領,實現高質量發展
組織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明月村的成功也是得益于科學的組織領導。在明月國際陶藝村園區黨委的領導下,設置了明月雷竹土地股份合作社、明月旅游合作社和文創三個黨支部。積極探索“
黨建引領、政府搭臺、文創撬動、產業支撐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聯動”的共建共享發展體制機制,為明月村旅游融合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
調研感想 “用生活美學呈現鄉村”是我們西大學子參觀完成后對明月村的深刻印象。我們在參觀了一個又一個的鄉村版圖后發覺文化藝術活動已經成為明月村社交的新方式之一。
—— 2021級經濟學基地班 祝俊濤
調研明月村后,大家對于年輕人在村莊的現實問題有了一些思考與體悟:鄉村發展需要人才,需要愛鄉村、懂鄉村的人過來、回來、留下來,有潛質的新青年需要在合適的土壤中綻放花朵。
—— 2021級會計學 奚煜杰
文案:袁國為 曹凱凱 奚煜杰 祝俊濤
排版:馮佳佳 王雯 陳昱佳
攝影:葉佳藝 馬金元 周宇翔
指導教師:蔡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