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廟村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村,是安徽中醫藥大學定點脫貧幫扶村。安徽中醫藥大學為進一步加強“聚焦農村精準扶貧”專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學院專業特色,成立鄉村振興志愿團隊,赴安徽省靈璧縣程廟村開展以“中醫藥文化宣講”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志愿活動。
程廟村因其氣候特點,導致土地干旱,農作物的產量不高,村民收成不好;再加上村里鄉親因為飲食習慣等原因“因病致貧”的現象較為頻繁,程廟村因此成為貧困區。據當地扶貧干部介紹,由于政府的扶助,村民開始大面積種植白術、丹參等耐旱中藥。但是,之前由于未經過科學系統的培訓以及種植經驗的缺乏,田畝產量仍是不高,收入并不可觀。安徽中醫藥大學定點幫扶,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帶來了技術、人力和資金,村子正在慢慢致富。
安徽中醫藥大學鄉村振興志愿團隊的成員們走訪了程廟村的貧困戶。志愿者在到達村民家中后,一部分開始為他們打掃衛生,做做家務,一部分則是陪他們聊聊家常。其中,志愿服務隊所探訪老人,張奶奶動情地說到:“我的孫女也在外地上大學,看到你們,就像看到我的孫女一樣。”
為了表示對貧困戶的慰問,小隊成員將防暑藥品與自制驅蟲香囊以及毛巾禮包分發到村民們手中,力爭解決村民的實際問題。位于程廟村的一位受訪同學的母親告訴小隊成員,今年年初她用自己賣水稻攢下的積蓄在縣城開了一家小賣部,一家人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如果有其他家庭比我們更需要資助的話,就把資助金給他們吧”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現在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再等幾年等孩子畢業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經過對貧困戶和脫貧示范戶的調研走訪活動,安徽中醫藥大學鄉村振興志愿團隊的成員們了解了程廟村貧困家庭的健康情況,了解到了村民腌制食品食用過多以及酒精攝入量過多等飲食和生活習慣,導致了程廟村村民慢性胃腸道疾病和腎病發生率較高。志愿者們都從衛生和保健常識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的建議。在對脫貧示范戶的訪談中了解到科學的中草藥種植帶動該村種植業結構調整,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局面。示范戶表示今后將帶領本地農民繼續探索中草藥種植技術,改進種植模式,提高土地畝產效益,探索銷售渠道,帶領村民們增收致富。
據悉,程廟村展開了一系列的脫貧攻堅項目,例如程廟村“百畝梨園”、中藥材白芷、紫菀種植以及多肉植物栽培等,2023年僅存貧困戶9戶,扶貧工作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