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學子赴陜西興平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長大學子赴陜西興平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為了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助理鄉村振興發展現狀,彰顯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7月11日,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情寄剪紙,助力鄉村”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豐儀鎮開展社會實踐調查。
精益求精,感受剪紙藝術
7月11日,實踐團隊來到興平市豐儀鎮,在指導老師劉俊霞的帶領下,前往杜軍護工作室參觀。
杜軍護工作室是民間藝術家杜軍護所創辦,其陳列了大量精致的剪紙作品。里面最久遠的剪紙作品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其中不乏大量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以及現在的作品。杜軍護老師工作室里的剪紙作品都有自己代表的獨特意義。
實踐團隊到達工作室的那天,杜軍護老師的夫人帶領實踐團隊參觀。她向實踐團隊介紹了剪紙的一些種類,主要的剪紙方法以及剪紙所需的材料等等。聽完杜夫人的話,實踐團隊了解到到剪紙也有許多門道和意義。11日晚上,杜軍護老師與實踐團隊進行線上交流。在溝通交流中,杜軍護老師向實踐團隊介紹了他選擇剪紙這條道路的原因,以及在這條道路上前行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以及他如何解決這些苦難等等。這些都讓實踐團隊感觸頗深。杜軍護老師不僅僅悉心雕琢自己的作品,而且還編撰了與剪紙有關的一系列書籍,切身致力于剪紙藝術的發展。
實踐團隊紛紛感嘆:“原來剪紙作品所呈現的不僅僅只是一張張紙,里面承載的鄉土情感,美好祝福以及對未來的期盼才是剪紙藝術真正的價值所在啊!”
合作共贏,尋求非遺傳承
11日下午,社會實踐團隊來到豐儀鎮韓軍黨老師家里進行走訪調查。韓軍黨老師除了剪紙技藝精湛以外,在十字繡方面也頗有研究。
韓軍黨老師的剪紙技術師承與杜軍護老師。在韓老師的家中,我們有幸欣賞到一系列生動形象的剪紙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滸傳》里的梁山108單好漢,他們在韓軍黨老師的精心設計與剪裁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韓老師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節選)《十二生肖》等等都讓人眼前一亮。
韓軍黨老師在向社會實踐團隊介紹十字繡的過程中提到,他和他們村里其他人共同組建了一個合作社,目的就是想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他們這個合作社是擁有共同興趣的人聯合起來組建的,大家都深深地熱愛我國的非文化遺產,想要保護它,傳承它。當實踐團隊詢問韓軍黨老師如何傳承時,他喜笑顏開地拿出自己的小工具——一個手機直播支架,并將其擺設好。他說:“要想傳承好非遺文化,就得緊跟時代潮流,依托網絡發展。”
筑牢意識,助力鄉村發展
當今時代,國家越來越注重對時代新人思想的發展。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文化自信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有知識,有能力,更應該筑牢文化自信,響應國家號召,助力鄉村發展。
在這次實地考察中,暑期社會實踐隊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也了解到它的價值。非遺文化對一個地區來說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承載了一個地方的鄉土情感,傳遞了美好祝福。陜西興平的剪紙文化保存的比較完善,暑期社會實踐隊認為可以以網絡為媒介,向外界售賣剪紙文創產品。也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來到陜西興平旅游,帶動地方經濟增長。興平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地形平坦,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的非遺文化也十分聚集,保存完整,發展第三產業非常具有優勢。鄉村振興成為當下不可回避的話題,在國家的號召下,鄉村振興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但鄉村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不能離開鄉村自身的資源。
活動接近尾聲,實踐隊員對本次活動做了總結。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更加深入了解新時代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的現狀,見到了非遺傳承者們為讓自己手中的優秀非遺文化發揚光大而不懈努力,為讓社會看見非遺的魅力而不斷推陳出新做出的巨大貢獻。非遺的傳承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僅僅依靠個人,而是依靠千千萬萬對非遺懷抱熱忱的人們的力量。
時間:2023-07-22 作者:周慧敏 來源:周慧敏 關注:
- 青年授業路,安全科普行
- 7.13-15日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尋夢而行,育夢成光”鄉村振興促進團赴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化鎮張集村進行志愿活動。
- 07-22
- 長大學子赴陜西興平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 為了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助理鄉村振興發展現狀,彰顯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情寄剪紙
-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