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動地展現紅軍長征的光輝歷史,重點展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及紅軍轉戰貴州等重大史實,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及遵義會議精神,激勵我們在以習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信息與控制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虞你黔程——重走紅旅憶初心”中的“貴州小分隊”赴遵義市走訪了各個紅色革命基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舊址
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工作人員靠肩挑馬馱隨軍長征,到達遵義后,建設了中央沒收征發委員會和國家銀行。開展了發行和回籠蘇維埃幣等經營活動。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
紅軍進駐遵義后,中革軍委即設立遵義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部為保證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為鞏固和維護新生的革命政權和群眾正常的生活秩序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遵義會議期間鄧小平住址
1935年1月,鄧小平以中央秘書長身份參加了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期間,他同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潘漢年、《紅星》報主編陸定一、干部團政治教員成仿吾、總政治部工作人員黃鎮等住在這幢小樓里。
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住址
中共中央長征到達遵義后,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張聞天和候補委員王稼祥住在這里。毛澤東、張聞天住在樓上,王稼祥住在樓下。長征中,這幾位重要領導人常走在一起,住在一起,交流運籌,為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起到了重要作用。
遵義會議會址
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國主義加緊對華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亡的旗幟,國民黨蔣介石堅持“壤外必先安內”政策,調兵百萬“圍剿”各革命根據地。由于中國共產黨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大轉移。
遵義會議,偉大轉折
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特別是湘江戰役后,嚴酷的現實使黨和紅軍的高級干部以及廣大指戰員深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危害。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明確回答了紅軍的戰略戰術方面的是非問題,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指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引到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遵義紅軍烈士陵園
遵義紅軍烈士陵園始建于1958年,陵園位于遵義市紅花崗區鳳凰山麓、湘江河畔,與“遵義會議會址”等紀念體系隔江相對,彼此輝映。
“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