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學子三下鄉:青年鄉村“CEO”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第一資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青年“鄉村CEO”)”賦能鄉村振興。為進一步調研青年“鄉村CEO”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與模式,合肥工業大學長三角地區青年“鄉村CEO”賦能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臨平區及安徽省定遠縣等8個村、鎮開展調研。
點燃綠色之燈,照亮生態路實踐團隊來到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新宇村,在對青年“鄉村CEO”方泳的采訪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由于之前養殖黑魚,新宇村中彌漫著一股腥臭味。為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水平,方泳將養殖魚塘轉型為千畝荷塘,并在水稻田中開設麥田咖啡館、河邊茶室;團隊成員走進余杭區徑山村,整個村莊粉墻黛瓦、小橋流水,宛如一幅山水畫。當地青年“鄉村CEO”姜偉杰將徑山茶輔以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禪茶第一村”;還有臨平區雙橋村青年“鄉村CEO”鄭巧飛開發了一年一度“春天千畝油菜踏青
季”,安徽省定遠縣西卅鎮青年“鄉村CEO”楊智打造原生態鄉村生活體驗,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青年“鄉村CEO”們針對當地特色,進行頂層設計,最終憑借優美的生態環境成功打造生態網紅村,為鄉村振興點亮了綠色生態之燈。
點燃紅色之燈,照亮文化路7月11日,實踐團隊來到余杭區鴨蘭村,團隊成員了解到,在崇賢街道鴨蘭村青年“鄉村CEO”馮勝萬上崗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鴨蘭村農旅文化概念規劃》,作為杭州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同時擁有中共鴨蘭村支部舊址“紅色”文化,及繡花和斫琴兩大“非遺”文化,鴨蘭村的文化基因一直蘊含在當地人的血脈中。青年“鄉村CEO”起到了將其挖掘,并基于此發展當地經濟的作用。余杭區小古城村青年“鄉村CEO”唐文銘把當地紅色根脈和基層治理作為村里的“金色招牌”,開發了一系列旅游項目,還有擁有長征大隊精神的臨平區雙橋村……青年“鄉村CEO”們秉持文化自信,深挖當地文化資源,并以此為基礎開發特色文旅項目,促進村集體收入逐步增長,為鄉村振興點亮了紅色文化之燈。
點燃藍色之燈,照亮產業路幾經輾轉,團隊成員來到安徽省定遠縣張橋鎮輕紡產業園,在當地青年“鄉村CEO”管仕成講解下,團隊成員了解到,產業園建成后,可帶動當地2000多人就業,進一步促進了張橋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西卅店鎮的青年“鄉村CEO”楊智建立瓜蔞部落,小小的瓜蔞支撐起大大的企業;新宇村青年“鄉村CEO”方泳與盒馬鮮生建立合作關系,將蓮子通過盒馬銷往各地,成為第一個“盒馬村”;大橋鎮青年“鄉村CEO”李飛飛與品牌酒商建立合作,將當地生產的高粱直接對接銷售至酒廠……青年“鄉村CEO”們不僅著眼于當地資源的開發,更將資源與外界建立聯系,開發特色產業,促進當地村民就業與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點亮了藍色產業之燈。
點燃黃色之燈,照亮土地路在定遠縣大橋鎮的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隊了解到當地土地多,但是地勢起伏不平、灌溉水源匱乏,導致農民拋荒田地嚴重。青年“鄉村CEO”李飛飛多處調研市場行情,認真學習種植技術,最終選擇帶頭種植高粱。實踐團隊走進當地田間,看到地勢起伏處大片的高粱地,地勢較為平坦處種植水稻。在李飛飛的帶領下,當地引進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與機器,大橋鎮的田地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土地是鄉村的根本,青年“鄉村CEO”們深挖當地土地資源,為鄉村振興點亮了黃色土地之燈。
點燃紫色之燈,照亮人才路八個村、鎮的調研結束后,實踐團隊進行總結。團隊成員發現“精準化匹配、市場化運營、職業化管理”是在青年“鄉村CEO”政策實施的共性。當地政府選擇青年“鄉村CEO”時根據當地資源及需要,結合CEO過往經歷及專業特長,精準化匹配引入青年“鄉村CEO”,并對當地進行市場化運營,對CEO們進行市場化管理。每位青年“鄉村CEO”把自身特長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充當了創新轉型“排頭兵”、項目建設“催化劑”、建言獻策“智囊團”的角色,為鄉村振興多業態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青年“鄉村CEO”政策為鄉村振興點亮了紫色人才之燈。
團隊的調研接近尾聲,但鄉村振興的道路永無盡頭。每位CEO所走的路不盡相同,但終點都是鄉村振興。青年“鄉村CEO”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支撐,更是起到了激活鄉村集體經濟“主動造血”的功能,有了他們,鄉村各種資源得到充分運用,綠色經濟得到健康發展,數字技術得到應有賦能。團隊成員們堅信,未來青年“鄉村CEO”的隊伍必將會有更多人才的加入。
圖 團隊在瓜果部落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