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西鄉鄉葡萄的大棚種植現狀,傳承鄉村振興精神,深入貫徹二十大思想,激發當代青年的“三農”情懷。成都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光啟益農—光伏點亮鄉野”團隊赴四川省西昌市西鄉鄉助力鄉村振興調研隊9人通過實地調研、產品試點、收集數據、走訪記錄的方法,開展了為期6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出發前合照從7月7日起,實踐隊抵達西鄉鄉,與鄉政府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了初次交接,隊員輪流向鄉政府人員咨詢了解西鄉鄉葡萄大棚種植的基本情況與關于西鄉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現狀。通過相關人員介紹,作為“中國晚熟葡萄之鄉”,葡萄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產業。西鄉鄉種植葡萄已有多年歷史,當地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以及充沛的降雨為葡萄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克倫生、巨峰、紅提、陽光玫瑰等多個葡萄品種在當地均能高質量生產。葡萄大都采用現代化大棚種植,可有效降低病蟲害與氣候對葡萄品質的影響,并且利于現代化管理,節約人力成本。依托葡萄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在村民實現增收致富的同時,也為當地人居環境改造和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大棚與大棚葡萄隨后,團隊進行了實地調研,進入大棚葡萄種植基地了解當地葡萄種植基地的情況。通過基地農戶介紹,該基地有大棚葡萄600余畝,主要為巨峰、夏黑、陽光玫瑰、無核白葡萄、克倫生、紅提等品種。基地產品主要由貨車直接批量收購,目前也開發了采摘園與釀酒園,能夠增加一定收入。農戶還介紹到,每畝的收入在萬元以上,根據葡萄品種以及氣候影響,每畝收入最高可達六萬。
農戶向隊員介紹基地情況在隊員們的了解下,當地葡萄的大棚種植并未引進補光燈來進行葡萄補光。基地農戶甚至未了解過補光燈的作用于效果。因此,隊員們詳細的介紹了我們研發的補光燈產品的效果,并于現場進行了安裝與展示。農戶在了解我們的產品后表示,我們所研發的產品確實具有相當的實用性與試驗價值,針對我們已安裝好的產品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與建議,對于問題我們隊員進行了詳細解答,對于農戶提出的建議,隊員們認真記錄并表示會在后續研發中進一步改進以提高其適用性。
產品的安裝
產品的展示與隊員對產品的介紹為驗證產品的斷電發光效果,隊員們與當日晚來到試驗的大棚進行了產品檢驗。斷開電源,產品仍然繼續發光,并且在監控的顯示下,持續發光了8個半小時左右,產品檢驗成功。在此次調研的最后,農戶表示會全力支持我們的產品試驗,希望我們的新一代產品能夠盡快研發,盡快“服役”。
夜間斷電效果此后團隊與葡萄種植基地建立了合作關系,并簽訂了協議。此外,他們還與當地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就項目在本地的順利實施問題進行了意見交換。除此之外,他們與農民朋友們進行了親切交流,宣傳項目內容以及農業支持事宜,并虛心向農戶請教農務方面的問題。
隊員與農戶的合照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我們團隊深入基層開展了實地調研和產品試點,切實充分地考察了產品的未來使用環境,并收到了產品反饋與改進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學習了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鄉村振興精神,真切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所面臨的艱辛和坎坷。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意識到黨和國家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懂得了當代青年應擔起己任,提高綜合素養,傳承鄉村振興精神,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文字:向光歡 姜朝鑫 圖片:向光歡 李鑫 李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