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常山:探訪“浙西第一門戶”,追尋共富“常山經驗”
“山海協作”工程是浙江省為了推動浙西南山區和舟山海島為主的欠發達地區發展,促使優勢互補的經濟合作,實現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而采取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2023年7月,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科技領航,山海同行”深藍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衢州常山。走訪同弓鄉太公山胡柚基地、新昌鄉郭塘村和金源村,并參與縣政府座談會,領略浙江省造血幫扶、雙向互動、合作共贏的富裕之路。
老樹新生胡柚果,譜寫振興新篇章
實踐隊走訪同弓鄉太公山胡柚基地。在講解員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更深入地了解到胡柚膏、果醬、青果茶、胡柚酒、雙柚汁飲品等常山胡柚特色產品。 美麗經濟成就“品牌”柚。在趕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常山確定了時尚的城市文化品牌“一切為了U”,初心不改只為“柚”蘊藏的是常山人民攜手邁向共同富裕的美好藍圖。
實踐隊還參觀了雙柚汁規模化、自動化生產工廠。這款“胡柚+香柚”雙柚結合的產品,以其新奇的口感,成為了當下飲品市場中的“網紅”產品,它已經成為帶動當地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讓世界認識這只“柚”。講解員老師告訴我們,基地探索文旅融合、旅農融合、文旅康融合等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牽手亞運會。與“文”共舞、與“旅”相容、與“商”同興,如今的常山胡柚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水果,更是一張金燦燦的常山“城市封面”。

因地制宜鮮花路,共同富裕民生途
實踐隊走訪了新昌鄉郭塘村月季花基地和千畝絲瓜絡。曾經的郭塘村是典型的“空殼村”,郭塘村黨支部書記張榮帶領村兩委干部外出考察學習,經過多方研究,決定發展鮮花經濟。他們扎實學習嫁接技術,堅持月季培植。
如今,郭塘村漫山開滿各色的月季。柘枝顛舞、斜倚畫屏如解語。實踐隊了解到,村里不僅有200余種可觀賞的月季花,成為新興的攝影基地、網紅打卡地,還建立了月季育苗中心,打造了從賞花經濟到賣花經濟的新模式。同時,郭塘村簽訂了絲瓜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這標志著絲瓜絡山海協作共富產業園將邁向更廣闊的市場。漫山月季、百畝瓜絡齊心共繪出了一幅生態美、產業新、農民富的富“村”山居圖。

“兩山”撬動山水韻,金源古村煥新生
山韻邂逅,光影交織,呼吸間,日光渲染了常山金源,實踐隊走進東案鄉金源村紅色展覽館、山海書屋、金源村傳統村落。興起于北宋宣和年間的金源村一直保持著古村特有的質樸氣息,深藏閨中未人識。在這里我們隨處可見山海協作的痕跡。金源村是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中國傳統村落,擁有醇美的原生態自然環境、古色古香的明清風格古建筑群。通過五水共治整治環境,展現金源傳統美麗風貌。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以“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整村共同發展,打造旅游產業扶貧造血功能新模式。如今,走在金源村的老街上,明清古宅依然原汁原味,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我們金源村將繼續提升資源轉化率、發揮中介驅動力、擴大產業覆蓋面、打響品牌影響力,做好古村落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推動鄉村旅游整體開發運營,實現村民互助、產業互利。” 講解員老師如是說。蘭之生谷,雖無人而自芳;玉之在山,以見珍而終破。這里是金源古村,山水文化與淳厚古風正在這里沉淀、聚變、煥發新生,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文旅飯”、端上“金飯碗”,實現了“風景路”向“共富路”的轉變。

走在衢州常山因“山海協作”而興的共富康莊大道上,實踐隊切身體會到八八戰略對地區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在團縣委座談會上,由新昌鄉、何家鄉、東案鄉干部,縣人才辦和團常山縣委,向實踐隊介紹山海各個鄉鎮與“山海”的不解之緣。山有所呼,海有所應。山海協作的時代東風激蕩著常山縣的共富新動力,常山縣正在書寫烙印著常山經驗的共富新篇章,努力打造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浙西第一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