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讓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7月15日,成都理工大學產業技術學院“筠誠所至,同心振鄉”暑期社會實踐觀察團赴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開展實地調研。為扎實上好這堂行走的思政課與實踐課,觀察團深入基層,助力鄉村振興以及產業發展。
從發展中找亮點,黃精推動產業振興
黃精又稱老虎姜、黃雞菜,具有藥食同源的屬性,補氣養陰、健脾清熱等功效。宜賓市筠連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利于中藥材黃精的生長。近年來,筠連縣政府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以打造“中國黃精第一縣”為目標。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而黃精作為筠連縣具有潛力和前景的中藥材,其發展與產業振興密切相關。7月15日,在百年傅氏中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傅華松先生的帶領下,“筠誠所至,同心振鄉”實踐團了解到黃精種植及加工情況。深入百年傅氏黃精種植基地,傅華松先生介紹了黃精種植周期與生長條件,在筠連縣政府與各界支持下,今年全縣黃精種植面積達6萬畝,為黃精產業的供應做好充分保障。其后,團隊跟隨傅華松先生到達黃精加工廠,通過親身體驗生產線,更加直觀地了解黃精產品生產。參觀結束后,實踐團成員與傅華松先生進行了交流討論,傅華松先生表示,未來在筠連縣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將引進現代化設備,提高加工品質量,全力推進產品精深加工、研究開發和品牌培育,協助政府推動以中醫藥為特色的藥食同源健康食材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發展筠連縣當地具有潛力和特色的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從基層中探真知,春風描繪興盛風采
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是西部偏遠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該村在黨委書記、全國勞動模范王家元的帶領下,以“科學實干、頑強苦干、創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風精神為引領,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筠誠所至,同心振鄉”發展成就觀察實踐團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前往筠連縣春風村,走訪調研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在百年傅氏傳承人傅華松帶領下,團隊師生與春風山莊陳嬌嬌經理初次相見,攜手共走產業振興路。我們了解到春風村以深化 “新時代春風經驗”為主線,推進村企聯合、產業提能、人才興智、服務增效“1+N”黨建模式,因地制宜劃分三片特色種植區域,并以線下門店為依托,向內聚攏各地游客開發新興產業,向外輻射筠連茶、跑山豬、黃精以及水粉等特色產品,帶動經濟態勢良好向上發展。除此之外,陳嬌嬌總經理講述了王家元書記的振興鄉村的措施,帶領我們體悟歷代春風村書記鄉村振興的經驗,深入學習脫貧攻堅戰略精神,解決鄉村問題。春風村脫貧實踐所凝練形成的“春風精神”,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的是基層黨員干部一心為公、積極作為的率先垂范。發揚“春風精神”有助于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砥礪奮進的創造力量,重溫脫貧攻堅來時路,延續鄉村振興新篇章。
從非遺中尋根脈,匠心彰顯文化自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和地區歷史的活見證,保留著民族歷史記憶,凝聚著民族的智慧。九制黃精作為筠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傳承著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撐。“筠誠所至、同心振鄉”實踐團在前期調研準備過程中,了解到筠連當地非遺傳承保護現狀,主要呈現為品種豐富、多樣多元的特點。九制黃精非遺傳承人傅華松醫生作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也是創新藝術的引領者。實踐團成員與傅華松醫生進行訪談,感受匠心所在;實地參觀九制黃精博物館,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團隊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創新發展產業,助力振興鄉村”調研為主線,開門上大課,學在天地間,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切身感受新時代最真實的鄉村發展變化。以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