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成都7月15日電(通訊員周倩)為了解先輩保家衛國而誓死奮戰的革命史,同時為致敬偉大抗戰英雄,切身感受戰爭的殘酷,和平的來之不易。7月15日,西華師范大學“清氣貫百川,以光憶崢嶸”社會實踐團隊在鄧宇佳老師的指導下,來到了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
博物館包含抗戰系列、新中國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等。走進博物館,“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這是館長樊建川的自白,他認為讓滄桑文物會說話,讓歷史告訴未來,讓后代銘記歷史是十分重要的,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100年禮贊在中國共產黨100年禮贊館里,團隊成員跟隨著地標的指示,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從落后到站起來,強起來,富起來的艱苦歷程。在這里,團隊成員學習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實現國家繁榮昌盛與人民富裕安康的百年歷史,同時展望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的美好未來。在學習過程中,團隊成員被館中的珍貴文物所震撼,充分感受到了黨百年發展歷程的不易和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艱辛,紛紛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和自豪。
走出百年輝煌館,團隊成員感觸頗深,更加堅定了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奮斗的決心。

圖為團隊成員在百年輝煌館中進行黨建知識答題。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夏洪藝 供圖
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文物展 為緬懷革命軍人,學習抗美援朝精神,團隊成員來到了抗美援朝文物展。美援朝文物展分為三個單元,展出了文物一千余件,以豐富的展品、圖片、史料,全面真實地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可歌可泣的戰斗犧牲精神和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一件件文物的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志愿軍戰士伍志剛和唐瑾秋夫妻倆雙雙入朝作戰;來自仁壽的志愿軍戰士鄭紹清被敵機炸傷。當看到抗美援朝博物館中的各類文物時,團隊成員不禁想起在參觀博物館之前,拜訪的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在服務中心里,烈保中心科長呂宗智向團隊成員介紹道,大邑縣有非常多的抗美援朝老軍人,都已經非常的年老,每年都以幾十個的數量在減少。他特別提到,其中有個年老的抗美援朝軍人,到現在膝蓋里都還有一顆子彈未被取出,老軍人已經與建川博物館聯系好,等他去世以后,就將子彈取出,捐贈給博物館。
“不負韶華,奮勇前行!”參觀完展廳,團隊成員不禁感慨道,每個人匆匆瀏覽的每一本證明書,都是一位烈士光輝燦爛的一生。那些烈士犧牲的時候大多也正是20多歲的好年紀,但他們已經將拯救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扛在肩上、慷慨赴死。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一定接過前輩的旗幟,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為建設偉大祖國貢獻力量。
圖為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烈保科長呂宗智給團隊成員介紹圖片墻中蘊含的故事。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夏洪藝 供圖
走進川軍抗戰館,歌頌革命英魂榮光走進川軍抗戰館,館內展示了“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三十萬川軍出川抗戰、三百萬壯丁奔赴前線,四川作為大后方、民族復興基地,一直堅持出人出錢出糧、支援前線抗戰的歷史。展現了川軍一次次奮力拼殺的戰役場景,在重慶抗日勝利紀功碑也書寫著川軍作戰這一華彩樂章。其中“贈送死字旗”這一歷史場面讓團隊成員記憶深刻,場景中父親送兒子參軍,手中旗幟上的死字映入眼簾,在旗幟上寫著父親對兒子的一段囑托: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之,匹夫有份,本欲服役,耐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看了這些,感動、崇敬、驚嘆……種種情愫在團隊成員中無聲流淌。
實踐隊員且杭在參觀完建川博物館后表示,雖然自己就是大邑縣人,但很少有機會去如此深入地了解當地所傳承的紅色革命歷史,今天的實踐活動,讓她對家鄉有了新的認識,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身上所蘊含的精神,永遠值得銘記和傳承。歷時一天,“清氣貫百川,以光憶崢嶸”實踐隊在建川博物館的實踐告一段落,成員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博物館中的文物帶給他們的震撼和感動,會一直銘記,其中包含的紅色精神也會一直指引他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