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梁詩涵)7月14日,為響應鄉村振興號召,湖南師范大學達人學社赴株洲炎陵實踐團對炎陵返鄉創業青年黃穎展開采訪。
炎陵黃桃“湖湘農事”公益直播暨品鑒專場,她客串主播為炎陵黃桃代言;
在深圳舉行的炎陵黃桃上市發布會,她面對多家知名媒體宣傳炎陵生態環境和炎陵黃桃;
受邀配合宣傳部門拍攝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盛夏的果實》;
作為講解嘉賓登上《天天向上》舞臺,向全網介紹炎陵黃桃,帶動家鄉黃桃銷售。
黃穎說,只要家鄉需要,她就會去做。

實踐團和黃穎(右)圍桌交談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梁詩涵 供圖
聽見了家鄉的呼喚在返鄉之前,黃穎經歷了北漂和藏漂,做過餐飲培訓師、店長,做過紅酒銷售,開過廣告裝修公司。資金越來越豐厚的同時,也越來越想念家鄉漫山的桃林茶樹、想念家鄉穿堂而過的風。
家鄉的呼喚跨越千山萬水。她發現,自己內心最渴望的地方,就在這里。
2020年,她決定離開城市,回到家鄉炎陵密花村,重新開始,在家鄉展開建設。
兩次種植,年年辛苦打水漂回到家鄉的黃穎懷揣著建設家鄉的情懷和一股子沖勁,有太多想做、想去實現的事情。
“有人有地不種,放在那里荒。我痛心啊,這么多地,幾百畝,能種出多少果啊,怎么能把這寶貝放著荒?我就包下了。”黃穎包下五百畝地,開始種奈李,學習種植技術,投入人力。收獲季節,卻發現種出來的奈李不僅品相不佳,還都黑了心。原來果園的土壤沙質化,不適合種奈李。從未接觸過種植的黃穎開頭就吃了大虧。
一次創業失敗,黃穎很快開始第二次嘗試。她選擇了當地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的黃桃進行種植。原園主500顆小黃桃樹不要了,黃穎接手,按照炎陵黃桃的種植標準規范種植,精耕細作,時時檢測,耗費了大量人力,到掛果時果園里一個個黃桃又大又漂亮。本以為這回終于能賣出果子小賺一筆,但是這些賣相上佳的黃桃,內里果核居然都腐爛了。果園又一次迎來全軍覆沒的結果。“應該是樹種的問題,包下來的樹苗本身就不是真的炎陵黃桃樹。一年辛苦又打水漂。”
轉向也坎坷接連在種植上出問題,黃穎決定改變方向,轉去嘗試銷售環節。她看準了國際市場,收購了五六萬斤黃桃,包了兩輛冷鏈車將黃桃從炎陵運到成都的國際貿易市場銷售。然而問題又出現了。其一,收桃時黃穎沒有意識到要收八成熟前的,到貨時成熟度過高,腐壞迅速。其二,黃桃不同于蘋果、梨子,上冷鏈車前要放到陰涼處降溫,否則溫差大縮水明顯口感下降,也加快腐壞速度。其三,遠途運輸的高成本再加上炎陵黃桃本身的高種植成本,二者一同導致黃桃價高,口感受損成了致命的問題,導致競爭力全失。第一車黃桃售賣時間拖了五六天,每天給冷鏈車六千,但桃子知道快壞了還是賣不出去,車費也賠進去了。第一車黃桃出師未捷,面對緊接著待出發的第二車黃桃,黃穎沒有時間傷感。她理智分析,及時止損,取消了第二車黃桃的行程,將整車黃桃化整為零,分小箱裝,找電商、企業老板、進行直播帶貨等等各種渠道緊急銷售,終于及時掙回了黃桃錢。
黃穎還嘗試創新銷售方式。為了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她和旅行社合作,在密花村發展特色旅游項目“鄉野集市”,組織了一場購買者規模達到500人的賣桃集市。游客直接來村里搭起的市場找擺攤的農戶購買黃桃。“參加的人很多,但是我虧錢了。”黃穎說,“這種活動是比較難組織的,因為它很難管理。”出現售后問題時,黃穎嘗試聯系農戶,但只要農戶拒不承認,就需要組織者賠付費用。“確實幫著賣出了很多黃桃,只是自己虧損。這種事情需要情懷,但情懷也是要吃飯的,所以做不多。”
黃穎返鄉創業短短三年頻頻遇挫,但她把失敗視作探索。“我的前幾次創業就是這樣,每次以為自己做足準備,結果總會在一些細節上出問題。問題是難以避免的,躲不掉。遇得多了,就知道什么適合了。”
正軌是摸出來的現在的黃穎摸到了正軌,她負責黃桃銷售的供應鏈。消費者在電商平臺、直播下單黃桃后,黃穎團隊負責按品種、標準對接農戶,收購合適黃桃,選品分級、打包銷售、發貨售后。七八月的黃桃成熟期是黃穎最忙的時候,對于其他相對寬松的時間,黃穎打算繼續嘗試做一些別的事情。
談起作為返鄉創業青年的創業經歷,黃穎有話對返鄉創業青年說。“返鄉都是帶著情懷的,但是也要現實一點。保存經濟實力是最關鍵的,不要進行盲目的重資產投資。做自己擅長的,經驗不足很容易遇到各種問題。”
“前前后后創業失敗幾次,肯定會有難過的情緒。但其實日后回頭看,就會覺得還好,只是虧了錢,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所以保持心態,失敗再嘗試,什么都會過去的。畢竟,正軌是摸出來的。”
返鄉三年,經歷了種植奈李、種植黃桃、跨省市場銷售、組織村民創辦黃桃集市數次探索,頻頻遇挫,最后找到正軌,繼續探索。黃穎的返鄉創業路有晴有雨,還在繼續。這群有情懷、堅韌、創新的返鄉創業青年從五湖四海來,又回歸五湖四海去。正是他們,構成了鄉村振興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