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故事,河有傳奇
北有延安寶塔,南有云嶺烽火
在皖南這片熱土上
根植熱血紅色基因
那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就如同鮮活流動的歷史”
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為讓學生開闊思路、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同時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家國情懷,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機械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迎著紅色精神的時代新風,踏上了探尋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的紅色之旅。
涇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處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交接地帶,南依青弋江,西靠黃山,北望長江,風景秀麗,而新四軍軍部舊址就位于安徽省宣城涇縣云嶺羅里村。10日上午團隊成員便來到新四軍軍部舊址,重溫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當團隊成員佇立在革命紀念館前的石碑時,一股莊嚴肅穆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圖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碑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一種精神,歷久彌新;一種信念,激揚后人。重溫黨的光輝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激勵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追紅色記憶、走紅色足跡、悟紅色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那刻在石碑和墻壁上斑駁的字跡,一筆一畫都仿佛是在向人們訴說著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圖為新四軍軍部舊址雕塑
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真實地記錄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為祖國獨立富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館內現存各種珍貴的圖片、文物和幾千余件資料。結合復原陳列,以不同形式展現在人們眼前,重溫再現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館內碑廊前、廊墻上鑲滿了國家領導人以及同期革命將領為皖南革命烈士的題詞碑文:周恩來總理對將士們飽含期望與鼓舞的“埋頭苦干,只要抗戰勝利,定必苦盡甜來”;葉挻軍長鏗鏘有力的“抗戰到底”;項英副軍長勇毅當先的“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斗到底”.....讓學生們真實地感受到在抗戰年代下的新四軍戰士面對敵人時英勇果敢,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進一步樹立起愛國主義情懷、崇尚英雄精神的意識。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置身于新四軍軍部舊址,成員們似乎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炮火連天,國家存亡之際,仿佛在時空中和革命先烈展開了對話。隨著講解員的步伐,團隊成員參觀了軍部大會堂、司令部、東南局等舊址,觀看了《新四軍在皖南》、《項英生平展》等陳列展覽,在大會堂舊址瞻仰周恩來塑像葉挺銅像,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館內銹跡斑駁的槍支、手榴彈、和葉挺軍長使用過的望遠鏡、粗糙簡陋的生活用品,一件件先烈的遺物和墻上樸實無華的簡介,像一幀幀黑白膠卷觸動著前來的每一個團隊成員。聆聽講解員的介紹過程,成員們感受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先烈為國為民浴血奮戰的鐵軍精神,被先烈們克服萬難、堅持到底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動。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在葉挺像前進行了合照,記錄下了這難忘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