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深當代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感知和了解,身臨其境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激活大學生的紅色文化基因,深刻領會紅色文化精神,2023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皖風徽韻· 智繪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中國宣紙文化園、三兔宣筆制作車間、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實踐調研。
第一站是參觀涇縣榔橋中國宣紙文化園暨宣紙傳習基地,為AAAA級景區。該文化園區現由宣紙博物館、宣紙技藝體驗園和三丈三巨宣生產車間等部分組成。其中宣紙博物館是集宣紙歷史、宣紙技藝、宣紙與書畫藝術、歷代宣紙產品展陳等為一體,是全國首個系統性綜合宣紙博物館。進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宣紙歷史與技藝展示區,展示區域呈現了完整的宣紙制作技藝工序、工藝用具以及宣紙公司的發展歷程等;二樓為館藏宣紙與書畫精品展示區,陳列著許多著名大家的書畫作品,例如李可染大師的畫作、啟功的書法作品,以及宮廷御用的古法宣紙等;三樓為書畫展展廳,不定期舉辦書畫展覽,例如“涇上丹青”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等。第三站是走進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走在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內,耳邊是講解員清晰的講解引導,我們似乎重新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葉挺軍長在“大夫第”里沉著冷靜地指揮作戰,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軍部秘書長李一氓等先輩革命者積極備戰、深入群眾,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周恩來同志下榻“種墨園”,視察工作。這一桌一椅,一床一凳,一部顏色褪去的電話,一間簡單樸素的房間,以不同的形式再現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云中美人霧里山,立馬懸崖君試看,千里江淮任馳騁,飛渡大江換人間。”時光荏苒,回首上個世紀的滄桑歷史和紅色風云,多少先烈和壯士為共和國的誕生和成長拋頭顱、灑熱血,埋骨青山,如同一座座豐碑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間。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民沒有忘記這片紅色的土地和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云嶺精神代代相傳,愿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進一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進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館內碑廊前、廊墻上鑲滿了國家領導人以及同期革命將領為皖南革命烈士的題詞碑文:周恩來總理對將士們飽含期望與鼓舞的“埋頭苦干,只要抗戰勝利,定必苦盡甜來”;葉挻軍長鏗鏘有力的“抗戰到底”;項英副軍長勇毅當先的“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斗到底”.....讓學生們真實地感受到在抗戰年代下的新四軍戰士面對敵人時英勇果敢,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進一步樹立起愛國主義情懷、崇尚英雄精神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