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悠悠,海風獵獵。一座座錯落有致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海灘邊,葉片穩健地轉動著,速度不快但扎實有序,將源源不斷的電能送入千家萬戶。7月7日,“尋閩逐紅跡 海壇行醫夢”三下鄉實踐隊的隊員們來到了平潭長江澳風力發電景區開展海邊實地調研活動。
風力田位于平潭島東北方向的海灣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給平潭人民帶來了清潔環保的電力資源。這里的年平均風速達到8.5米每秒,風能功率密度可達到1.034千瓦每平方米。海洋對于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推動國家發展、促進人類合作共贏等方面對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進行了深入闡述。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豐富、意蘊深遠。

平潭人生于海島,具有獨特的個性:性格強勢而厚道,憨厚樸實又相對守舊,豪爽沖動又熱情幽默,獨立開放又勇于冒險探索,團隊協作又獨立精干等。這一獨特的地方文化造就了如今的平潭海洋文化,是這座島嶼沉淀千萬年的文化瑰寶。平潭方言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內的一個語種,保存著許多古漢語的特色。為親身感受平潭方言的流傳千載的獨特魅力,隊員代表采訪了當地村民,學習了平潭方言的一些日常用語。
當天下午,為了探究中華先民涵育的優秀海洋文化,創新傳播方式,利用多媒體資源,推進“互聯網+海洋”平臺建設,隊員們在海邊開展實地調研,開展問卷調查與訪談,帶著有關海洋文化助力鄉村發展的具體問題與當地居民進行進一步交流,促進海洋文化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

日落西山,彩霞漫天。海浪破碎了絢麗的霞光,與天空和風車一道鋪展開一幅壯麗奇幻的神奇畫卷。實踐隊隊員們紛紛沉浸于大自然的偉大和人類創造力的神奇,直到夜幕降臨才不舍地離開。經過一天的實地調研,隊員們更加深入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海洋文化,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筑夢海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