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煒奕麗水煒奕糧食專業合作社,經營范圍包括提供糧食種植、農產品銷售、農業機械作業及相關技術。曾先后獲得過麗水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示范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等稱號。致力于生態優質稻米種植和推廣,并組織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參與管理種植水稻,逐漸形成了一套典型的以“合作社帶頭,貧困戶參與”的扶貧模式,經過7年的發展,大米種植基地已經從100多畝發展壯大到2000余畝。
深入“種植大戶”王東波作為麗水市煒奕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東波,他是當地首屈一指的致富帶頭人,已經從事水稻種植和推廣三十余年,同時也是麗水市公布的第三批高級“農三師”。他的種植理念是以自己的原則與手藝經營該糧食專業合作社。
對煒奕糧食專業合作社有了初步的認識后,青禾實踐隊于2023年7月8日來到了魏村對當地的“種植大戶”王東波進行了采訪。“我是麗水最大的種糧戶,農業農村廳發布的中國百強合作社,麗水有四家,我們煒奕糧食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在對王東波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所創立的合作社采用糧食收儲和農超對接的傳統經營模式,在種植方式的選擇上,他們以糧食和經濟作物輪作為主,在未來新廠房投入使用以后,會實行產與銷一體化經營,使用機械化作業、無人機植保、病蟲害實時監控等現代農業技術,從而提升農業的整體功能效益,推動農業及其相關聯產業的產值上升。

王東波邊帶實踐隊員們參觀煒奕糧食專業合作社廠房邊介紹廠內農業生產的機器設備。提到限制麗水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王東波說道:“主要就是缺水和缺人工,有泵無水的問題沒法解決,糧食產量受到很大影響,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很少愿意回來種地,導致了現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太少。”水資源短缺和水利設施不夠完善成為了當地水稻產量提升的兩大難題,近些年來,國家十分重視“三農”問題,王東波也回憶起他從剛開始的散戶到后來擁有2000畝地的“種糧大戶”,國家的農業發展的政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農業人才缺乏、部分政策落實難度大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通過此次對王東波的采訪,青禾實踐隊的隊員們更深刻的體會到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補齊農村發展的人才短板,需要培養出一批愿意返鄉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優秀人才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返鄉的人才基礎,同時各地政府要講好家鄉故事,讓返鄉青年堅定留在家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