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一份充實的社會實踐經歷,對我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對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更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個暑假期間,我參加了曲阜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空閑時間,我們調研小組一起出發去臨沂蘭陵農業示范地進行調研活動。在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們首先參觀了農具展覽館,這里有原始的和現代化的農具,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農具使用的演變過程,它向人們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悠久歷史,千年的時間跨度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接著我們走向排列整齊的農業生產大棚,先進的裝備設施和現代化的管理體系是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關鍵,這里大棚內的霧汽培、平面管道栽培、滾筒式栽培、浮板池栽培等綠色種植技術有效的保證了農產品的優質和健康。在這里,我還看到了從沒見過的蔬菜新品種,科技的發展讓生活變得更加非富多彩。在臨沂蘭陵農業示范地,我們了解到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其中包括科學的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節水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科學精準的施肥技術是綠色種植的核心。這需要根據不同作物、土壤和氣候條件的不同,制定針對性的施肥方案。科學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作物的生長環境,同時也可以減少非必要化學肥料的使用,從而減少環境污染和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綠色種植也需要采用有機生物、微生物等天然紡織技術來控制病蟲害。這涉及到標準肥施藥、智能藥劑、以及利用生態平衡、引進蟲友等多種手段。這樣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避免有毒化學農藥對人體的健康和生態系統的破壞。作為綠色種植的一大特點,節水技術在綠色種植中也至關重要。合理使用灌溉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再避免水分浪費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土壤濕度和作物的生產能力,同時采用雨水收集,深度灌溉等技術,可以減少水源的使用頻率,并在極端的干旱條件下保護農業用水的供應。循環利用技術包括廢棄物回收、貧瘠土壤改良使用、環保制度一同推行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技術可以減少對環境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保持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這些措施都是綠色種植的關鍵技術,可以幫助農業生產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保障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了解了那些課本上出現過的東西,讓理論變成現實,豐富了我的知識和感受,拓寬了我的視野。
圖為調研隊員參觀節水技術設施。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翠佳 攝
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