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青島7月6日電(通訊員 高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我國綠色農業產業實現了較大規模發展。從整體產業規模到生產技術以及設備,都形成了較大提升。同時,在“產業化”理念影響下,我國農業效益的農業生產模式不斷成熟。為了更好的了解現代生產技術和設備,2023年6月24日,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前往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進行實地調研,了解蘭陵縣農業示范地的先進科學蔬菜培養技術,幫助農戶科學選擇肥料、引進更高效的生產設備、升級生產技術,打造完整綠色農業全產業鏈,助力山東地區更好的構建綠色農業。
走進農業示范地,了解生產模式
6月24日,調研隊到達蘭陵農業示范地,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了生態產業園。占地14萬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溫室,采用的是全自動智能控制系統,真正實現了溫、光、水、氣、肥五大因素全智能化控制。在這里,精品番茄、禮品西瓜實現數字化定制,一次投入可天天收獲;全程自動化物流系統重點培育脫毒無毒的番茄、西瓜等果蔬種苗;獨特新穎的“繁花視界”,365天鮮花盛開,美輪美奐的立體花園,是產業園區、產景融合的典范之作。
當調研隊提及生產模式的優勢時,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與一般園區相比,蘭陵農業示范地具有綜合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種植理念強、市場效益優四大優勢。”調研隊員也深切感受到升級后的生產模式帶來的好處。通過以產帶產,深化合作,為蘭陵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樣板。
科技賦能,促進綠色農業落實
時代不斷向前向好發展,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應用技術等都在不斷發展進步,為農戶提供了更便利的生產條件和更堅實的技術保證,以此促進綠色農業落實。生產上采用荷蘭、以色列、日本等國家先進模式,引入自動化播種流水線、自動化移苗流水線、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系統、智能化溫室氣候監控系統、自動化物流系統、自動化下苗與收割系統、可升降栽培床等現代生產設施設備;并以二維碼和無線射頻技術為支撐,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化移動監督平臺,賦予每一份產品一個二維碼,保證用戶入口食品安全健康。
同時科技賦能也提升了品牌價值。科研隊隊員通過與相關負責人的交談中獲得到園區產品通過了“猶太潔食認證”、GAP認證等國際標準的食品安全認證,已獲得“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范基地”、“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供應基地”、“臨沂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杭州G20峰會“蔬菜指定供應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承擔建設了《國家蔬菜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項目。這使蘭陵農場“科技賦能、產品優質”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產自農場”的品牌價值也飛速提升,實現了蘭陵農場的現代農業發展新突破。
聆聽工作人員介紹,了解生產技術
為了更好的了解升級生產技術帶來的影響,調研隊隊員調查采訪了農業示范園的相關負責人。根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園區的生產技術升級,科技的增進,許多生產問題得到解決。
整體控制促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推動生產廢棄物治理、產地保護、綠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滴灌施肥,精確控制設施自行采取水肥管理,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中植株根部氧濃度不足的問題,而且提高了對水肥的利用率。水利用率達到90%,氮肥當季利用率達60%,與地面灌溉相比,節水30%~50%,節肥25%~30%,減少了水向深層的滲透及移動性強的營養元素如氮素的流失,減輕了對地下水的污染。實現智能化的農業生產流程,極大提高了園區管理水平,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
響應國家號召,推動新模式落地
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蘭陵農業示范地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堅決扛起全方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堅決做農業經濟建設的“領頭雁”,不斷造“富”于民。農業示范園以政府為引導,推出“公司+合作社+農戶+政府金融+保險”形式、“1+X”形式、草莓協會多渠道帶動形式,建立鄉村振興產業園。
此次深入蘭陵農業示范園調研綠色農業生產模式技術升級的過程中,隊員們秉持深入了解的態度,對蘭陵農業示范園的生產模式特點,包括以精品果蔬、高檔花卉產業為核心,打造產品景觀高度融合的特色花園式產業園區;以農業科技創新為總抓手,強化平臺建設、協同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引育;推動蘭陵蔬菜、花卉和“物聯網+”模式的蓬勃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方面的了解和調查。蘭陵農業示范園為蘭陵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