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清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垃圾處理問題對于綠色環保至關重要,對于綠色城市的建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解各地垃圾分類及處理現狀,曲阜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綠水行舟實踐隊聚焦“由于垃圾未進行分類、為及時清理,導致垃圾站出現蟲害、異味”的問題,于2023年7月初開展各地區垃圾分類情況調查和實地考察活動,以便得出該問題的解決方案。
為提高調查效率,切實有效的進行實地調研,綠水行舟隊于6月27日召開了第一次線上會議。經討論決定,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分為三組分別行動,聚焦現狀,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方法。其中,行動組主要負責實地調查垃圾站的垃圾分類及處理情況,生物組調查整理各類垃圾中的害蟲及細菌問題,硬件組嘗試后期制作信息采集、檢測、反饋裝置,產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01 圖為實踐隊進行線上會議,確定實踐要求。 曲阜師范大學楊悅 供圖
為盡快統計信息、總結實際情況,行動組的隊員們首先分線上和線下兩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宣傳。實踐隊員制作了垃圾分類、垃圾處理方式相關的調查問卷,在線上,以空間和朋友圈等轉發途徑進行了填寫,在線下,向社區居民發放紙質版的調查問卷。就“是否會按干濕垃圾等標準正確分類”、“垃圾站是集中處理垃圾還是分類處理”“垃圾桶多久回收一次”等問題,實踐隊收集到了來自多地的垃圾分類及處理情況。從統計結果來看,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仍存在部分問題。例如,部分人不能將垃圾準確分類,也沒有經常進行分類;部分垃圾站未及時處理垃圾,導致垃圾囤積、變質,處理時僅集中處理,沒有分類處理。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如果分類時都未分好,后期處理時會存在更多問題。
02 圖為實踐隊員邀請社區居民填寫問卷調查。 曲阜師范大學 張迎松 供圖
隨后,實踐隊員親身前往垃圾桶、垃圾站等處,調查垃圾分類及垃圾處理方式。隊員查看了小區中、馬路邊小型垃圾桶的垃圾分類情況,發現只是按可回收物品和不可回收物品投入也存在亂扔現象,甚至有的垃圾只扔在垃圾桶周圍,并未入桶。同時,隊員拍攝并記錄了多天垃圾桶內垃圾的囤積情況,發現除個別地區未及時傾倒垃圾桶,大部分地區均處理及時。對于未及時收走的垃圾,隊員也進行了多天的情況拍攝,便于記錄腐爛程度、蚊蟲滋生等信息。特別是夏天溫度高,垃圾往往容易變質,隨之會產生許多環境問題。這也為后期生物組搜集害蟲的生物特征、繁殖特性、致病菌的增殖速度等信息做了實際證明。
03 圖為實踐隊員檢查桶內垃圾。 曲阜師范大學 高雅雯 供圖
04 圖為實踐隊員對桶內垃圾的實時狀態進行記錄。 曲阜師范大學 高雅雯 供圖
經調查,垃圾處理的過程中部分人垃圾分類意識薄弱,垃圾站點的處理工作也做的不完善。對于這些問題,還需要經常向社區成員科普垃圾分類的技巧和方法,或者安排人員專門在垃圾桶旁監督人們分類投放垃圾,提高人們正確分類的行動力。同時,社區方面也需要安排人員,及時部署關于垃圾處理的安排,便于對不同門類的垃圾分別處理,真正使得垃圾回收、綠色處理。另外,實踐隊也希望設計一款裝置,可以按垃圾的腐爛程度確定區間,檢測并反映對該垃圾的處理方式,從科技方面助力垃圾處理,共筑環保城市。
05 圖為實踐隊員整理調查所得信息。 曲阜師范大學 張迎松 供圖
“綠水青山同相建,社區青春志愿行”。此次綠水行舟實踐隊通過實地調研,深刻意識到正確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它不僅是助力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基礎,是促使人們低碳生活的重要方式,更是環境改善與保護生態文明的關鍵。因此,垃圾分類的實踐更是需要各個社區、廣大群眾共同參與,一同實踐。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力量,擔起自身的責任,以創新開放的理念,嘗試新興的管理方式,推進綠色革命,共筑環保社會。
06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照。 曲阜師范大學 任文慧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