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為響應習總書記號召,進一步弘揚沂蒙精神,繼承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追尋紅色,賡續血脈”實踐隊于2023年7月5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對“沂蒙精神的認識”進行實地走訪調研與學習。
臨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當時根據地420萬人,有21.4萬人參軍參戰,120萬人次擁軍支前,有10.5萬名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涌現出了“抗日楷模村”淵子崖、用乳汁救助傷員的“紅嫂”、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沂蒙母親”王換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進群體。沂蒙精神誕生于沂蒙老區,發展于齊魯大地,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既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同根同源,又有特殊的歷史背景,有其鮮亮的精神特質。沂蒙精神產生于抗日戰爭艱苦歲月,是在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目標之下、生與死的考驗之中、黨和人民軍隊由弱到強的特殊階段建立起來的偉大精神。
實踐隊員先前往沂蒙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革命文物458件。其中,地上三層建筑主要用于沂蒙革命精神展示、紅色影視教育、黨史陳列、沂蒙革命精神研究、群眾路線展示等。

館內珍藏著眾多飽經風霜的歷史文物,它們全被打上了歷史的烙印,有的物品雖然破舊不堪,但卻彌足珍貴。這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極具感染力,在模擬影像播放的戰火聲中,現場沒有一絲聲響,只有靜靜地感悟沉思。眼前的一幕幕使實踐隊員對中國共產黨和革命先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詳細介紹和生動展示,實踐隊員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堅持革命事業,并最終取得勝利的。他們為了實現民族獨立、社會進步而英勇奮斗,付出了巨大犧牲。他們無私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使實踐隊員深受感動。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偌大的革命烈士為真理而戰,受盡折磨仍寧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進的方向。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時代的凱歌。看著那些血與火、生與死交織的場景,實踐隊員不禁感慨萬分。通過詳細介紹和生動展示,實踐隊員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堅持革命事業,并最終取得勝利的。他們為了實現民族獨立、社會進步而英勇奮斗,付出了巨大犧牲。
此次參觀沂蒙革命紀念館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經歷。它讓實踐隊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革命歷史,增強了對中國共產黨和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并激發了新時代青年為傳遞沂蒙精神的信心和實現社會進步貢獻力量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