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懷化市溆浦縣7月7日電(通訊員張嚴)為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7月7日時,湖南工商大學微電子與物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伍——“望來路向新程隊”邀請了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黨委部門的周部長進行專訪,專訪結束后實踐隊在周部長的推薦下參觀了向警予紀念館并與紀念館的劉館長進行討論。
警予精神未曾正式稱之為“精神”,但它卻刻在溆浦人民的骨子里,尤其是溆浦每一個女性的心中。向警予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被所有溆浦人民所敬愛著。“望來路向新程”實踐隊隊員為深入了解警予文化,從政府和紀念館兩地展開采訪,同時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向警予紀念館和向警予同志故居,了解了其不平凡的一生,研究當地對警予精神的宣傳推廣工作情況。
警予專訪·了解宣傳戰略文化是根本。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紅色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筆。據在政府工作十余年的周部長介紹“曾經我們拍的電視劇反響很好,所以證明我們的宣傳還是有效的。所以我們接下來想用目連戲的形式將向警予同志的故事演繹出來”政府將宣傳工作引入“用老戲曲去宣傳新時代話題”的方向。周部長表示這一計劃目前正在籌劃當中,預期能有一個不錯的反響。

圖為實踐隊員對周部長進行專訪。實踐團隊攝影 李敏 供圖
向警予同志對當時溆浦的女性地位的改善有重大意義,她創辦的女子學校,廢禁纏足等讓女性也能擁有新時代的思想。一百多年前向警予同志對女性的思想已經十分貼合現代化并能與毛澤東同志當時的思想不謀而合,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詢問到向警予同志的宣傳推廣工作時,周部長推薦我們去向警予紀念館親身體驗一下警予精神的文化氣息。他認為接觸更多才能感受更深,才能更好的向實踐團隊介紹警予精神的真正內涵。
“我們在這些歷史文化工作上都有著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歷史文化的挖掘問題”周部長表示包括向警予同志在內的所有英雄烈士都有其精彩的一生,而許多故事僅僅是因為沒有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而不被人們所知曉,其中類似于“半條被子”的革命故事在真實的歷史中肯定不在少數,只因未被人們所記錄而無人知曉。無論在哪些方面的歷史上,對歷史的挖掘問題仍是一大痛處。沒有人能做到百分百還原歷史,記錄歷史上所有人每時每刻的喜怒哀樂,但周局長表示希望能最大程度的去挖掘到這些歷史,他們不該被忘卻。
故居參觀·感受警予精神來到紀念館后最先發現的是向警予同志的銅像,據講解員介紹向警予同志的塑像經歷過三代,一代為白色石膏像,現位于警予學校內;二代為靜態的銅像,現已對其姿態進行調整;三代銅像將向警予同志由靜態化轉為動態化,像是朝眾人意氣風發的走來,這也是現在參觀者所能看見的版本。

圖為實踐隊員了解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跡。實踐團隊攝影 李敏 供圖
劉館長介紹:“每年紀念館都會展開一些常態化活動,比如:三八婦女節,向警予同志誕辰等館內都會開展一些活動,各黨支部婦女干部會進入館中學習等”實踐團隊進入館中時,向警予同志的銅像前擺放著不少新鮮的花束,許多共產黨員都在此學習警予精神。當講解員帶著實踐隊員參觀整個紀念館包括向警予同志的故居后周部長的話才立體起來。一個四合院樣式的大院宅足以告訴世人向警予同志家庭的富裕,其父做小本生意起家,后面成為富商老年直到老年時才成為商會會長,很難想象一位富家小姐是怎樣在上海住著蒸籠般的房子時還能全身心投入革命事業。如其言: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判定的。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向警予同志故居。實踐團隊攝影 李敏 供圖
此行參觀與交流后,“望來路向新程”團隊成員表示:吾輩亦當求真心得,做真事業,學習警予精神。一百多年前在艱苦環境下向警予同志仍能發起七千多女工大罷工,解放婦女精神,沖破思想牢籠,為建設新中國奮不顧身。一百多年后的現在,青年人仍需不忘初心,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習踔厲奮發。

圖為實踐隊員與劉館長(后右二)
于向警予同志銅像前合照。實踐團隊攝影 李敏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