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指揮,打勝仗
為了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踐中成長成才,今年,安陽師范學院繼續響應省團委和校團委的號召,積極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3日,安陽師范學院法學院的“燭光 青年”支教團在分團委黃笑天老師、22級輔導員張寒老師的帶領下,順利抵達安陽內黃縣,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支教。

(圖為支教成員初到子園小學搬運行李 本團隊攝影員 姚婷婷 供圖)
傳授文化,美育同行
“施美育一方沃土,方可成謝庭蘭玉”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的重要意義。本次支教我們除了對當地的小學進行輔導,還有當地的幼兒園小朋友。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我們增加“普法小課堂”“模擬庭審小劇場”“心理健康測試”這些具有我們法學院專業的特色課堂;在體育課方面,我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安陽師范學院推出的特色甲骨文廣播體操;在音樂課上,我們帶來了葫蘆絲樂器和古箏樂器,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們的民族樂器,增強文化自信!

(圖為幼兒園小朋友展示繪畫成果 本團隊攝影員 姚婷婷 供圖)
立于實際,篤實好學
剛開始的課程中,小朋友們總是帶著拘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家長們的逐漸離開,孩子們卻開始變得調皮搗蛋,有時候我們在上面講課,他們卻在下面聊天,而且不聽提醒。課余時間,一些頑皮的男生甚至跑出教室橫沖直撞,使我們不得不時時刻刻盯著他們,不敢怠慢絲毫。但是,我們終究不是學校里的老師,沒有什么強制力讓他們能夠安分守己,他們的打鬧常常把我們團隊搞的筋疲力盡、哭笑不得。雖然如此,還是有一些小朋友在結束的時候舍不得老師,抱著老師的腿不想讓老師走,舍不得老師……
講好每一堂課,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我教授學科是英語,起初見到這個小學課本,想著會很快地和同學們講完這些內容,事實并非如此。這個村小只有六位老師,大多數都是四五十歲左右,這導致了目前這個村小的外語資源普遍短缺。在課間閑聊的時候,同學們提到我和他們老師教授的二十六個字母的書寫不一樣,還有一些單詞發音也不同。我更加意識到這些村小的英語課是嚴重缺乏英語老師的。而我只有這一個月的時間,只能盡我所能去給他們打好基礎。在接下來幾周的時間,和他們講好英語基礎,為未來提供廣闊的平臺!

(圖為李佳音在糾正英語發音 本團隊攝影員 姚婷婷 供圖)
燭光綿延,照亮四方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在這短短一個月內,我所能做的是有限的,但是這次經歷給我的意義是無限的。以后無論我面臨什么困難都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是指引我生命的亮光,指引我找到新的方向和道路。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接下來的支教旅途中,我們團隊成員將會繼續努力,給他們帶來更多知識、解答他們的疑惑,用行動戰勝自我,從容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給支教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圖為啟動儀式合照 本團隊攝影員 姚婷婷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