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泰州大泗特色小鎮就是一個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6月26日,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走進特色小鎮——江蘇省泰州市大泗特色小鎮,探尋當地綠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心路歷程,并進行實踐了解。
天塹育古鎮,養游孕萬家廣陵學子走進江蘇中藥科技園,位于江蘇泰州高港大泗特色小鎮,它的建成將為大泗鎮建設中藥養生特色小鎮打下堅實的基礎。該園區以中藥材種植為中心,產學研三結合,帶動農民致富為特色,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江蘇第一的示范性中藥科技園,是泰州城南大健康板塊重要組成部分。團隊成員們尋訪了此園區的辦公樓、教學綜合樓、長壽湖景觀、神農湖、牡丹園等觀賞區域。且當地的中藥養生館土建、智能溫室等正有序推進中。園區規劃建設中藥材示范種植區、中藥材種植旅游體驗區(即中藥材主題公園)、中藥材科教科普等三個功能區。

(圖為2023年6月26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參觀中醫藥文化館拍攝。梁英杰供圖)
大泗鎮黨委書記魏玉云:我們建設中藥養生小鎮的思路是:以中藥科技園為核心,按照“醫藥養游”融合發展的定位,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的深度空間,打造“1+3+N”的發展體系。“1”就是一個核心,也就是江蘇中藥科技園;“3”是指策應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三大產業,分別為以生態旅游為特色的休閑娛樂產業,以中藥養生文化為特色的商貿文化產業,以醫療器械產業為主體的大健康產業;“N”是指舞臺文化、養老、電子商務、生態農業等多個配套產業。
此外,中藥材種植旅游體驗區緊緊圍繞中藥材的主題,建設一軸、一山、三湖、六園、八個景觀節點,簡稱“11368”景觀工程。一軸:以中藥始祖“神農氏”為主題的入園主軸線即神農大道;一山:以中藥“藥圣”李時珍為主題的土山即藥圣山;三湖:神農湖、長壽湖和福祿湖;六園:中藥材五行種植園、中藥材八卦種植園、中藥材迷宮、水生藥用植物園、中藥材果園和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八個景觀節點:神農廣場、神農養生茶社、神農亭、藥石圣水、中藥材博覽亭、采藥人家、藥王廟和二十四節氣養生長廊。團隊成員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對這些地方進行了相關的了解。

(圖為2023年6月26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余老師講解下對中醫藥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武曉亮供圖)
泗水蘊奇秀,科技孕萬家中醫藥園區內建設有5000㎡的高科技智能溫室,主要為農民種植中藥材提供種苗,同時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及時改變環境參數來獲得中藥材生長的最佳條件,培植稀有珍貴的中藥材品種,從而達到增加中藥材產量、改善質量、調節生長周期,實現對中藥材的智能化監控和管理,從而提高中藥材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在種植區內建設現代化小型生態養豬場,排泄物經沼氣發酵處理后,滿足整個園區中藥材對有機肥料的需求。此外,為完成中藥材晾曬和初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種植區內還建設一座3000㎡的中藥材初加工廠。
廣陵學子走進江蘇中藥科技園,通過了解,這里的中藥材種植示范區占地800多畝,以種植清熱解毒類中藥材為主,通過組建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種植,以期逐步替代抗生素類藥物。中藥材科教科普及辦公生活區占地131畝,主要建設中藥展覽館和中藥研究所、教學綜合樓、學生宿舍及食堂、農民培訓中心和游客服務中心等,在中藥材示范種植、科教科普、旅游觀光體驗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2023年6月26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對各個省份的中藥進行科普觀察。梁英杰供圖)

(圖為2023年6月26日,“鄉土情懷·映像鳳城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江蘇中醫藥科技園內參觀。武曉亮供圖)
大泗鎮黨委書記魏玉云:我們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初步形成以大健康產業發展為方向,打造一個創新創業的新空間;以完善城鎮功能為目標,打造一個城鄉融合的新平臺;以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為主體,打造一個產業集聚新載體;以中藥商貿文化為特色,打造一個人文風情新亮點;以4A景區建設為目標,打造一個休閑旅游新去處。通過五年的努力,建成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示范性特色小鎮。